“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拉動了就業的快速增長,新增就業連續多年超1300萬。即使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之下,2020年新增就業仍保持在1000萬以上的高位。
面對新冠疫情和世界經濟的衰退,中央在“六穩”基礎上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保居民就業位于“六保”之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題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的文章中稱,“六保”不僅是當前工作的著力點,也是“十四五”要面臨的重大課題。做到“六保”,特別是“前三保”,就能穩住經濟的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一升一降一穩”態勢
“十三五”期間,我國就業呈現出“一升一降一穩”的態勢,即就業規模持續上升;登記失業率持續下降;調查失業率穩定在較低水平。
2016年到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每年都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目前,累計已超過6000萬人。登記失業率從2015年的4.05%降到了3.62%。
2019年末的城鎮就業人員比2015年末增加了9.5%。2015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5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0410萬人),2019年末達到7747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4247萬人)。
2018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2019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均低于年初預設的控制目標。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直接或間接地有力拉動了我國就業工作的向好發展。
就業能力增強的背后,是以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以及經濟結構優化為支撐。人社部曾經做過一個測算,進入“十三五”以來,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一個點,對應的城鎮新增就業是190萬人次,這比“十二五”時期平均增加了30萬人次。
統計制度的一大變革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起向社會定期公布城鎮調查失業率,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就業統計制度的一大變革。
當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在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調查失業率。這是官方統計首次正式公開發布基于勞動力調查獲得的失業率數據。
“此次國家統計局正式對社會發布月度調查失業率數據,表明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勞動力調查制度已經基本成熟,也標志著我國就業失業測量體系日趨完善。”當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撰文如此評價道。
就2018年4月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援引國際勞工組織數據分析稱,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失業水平為6.6%,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平均失業水平為5.5%,全球平均失業率水平為5.7%。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城鎮地區失業率水平既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解釋這一指標為何被普遍接受時說,當失業率高的時候,它就意味著愿意尋找工作的人中找到工作的人在減少;低的時候,意味著尋找工作的人中找到工作的人在增加。這能夠直觀反映出勞動力市場的供需情況。
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從城鄉結構看,“十三五”期間城鎮就業比重進一步上升。2019年城鎮就業人員占比57.1%,比“十二五”末提高了4.9個百分點。
作為城鎮就業主力軍的農民工,其總量也在繼續擴大。從2015年起,農民工數量維持在1%左右的增速,其中2017年達到1.7%后回落到1%以內。2019年末,農民工總量超過2.9億人,比2015年增加1330萬。
2020年前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民工就業受阻。但到今年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為1.78億,已基本恢復到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地區勞動者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增多,區域就業結構更趨均衡。
從三次結構看,第三產業就業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三產就業人員比重占比47.4%,比“十二五”末增長5個百分點。
姚凱接受采訪時表示,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高質量就業的比重增加。尤其是近年來新基建相關產業的興起帶動了人才新基建的蓬勃發展,市場對于中高層人才的有效需求增加,有力地促進了高質量就業。
“十三五”期間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2016年以來,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連年增長,這幾年總量超過了4000萬人。
新業態注入“新動能”
李克強總理撰文強調,受多重因素影響,當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難度很大,需求不足制約經濟穩定恢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較多,穩就業保民生面臨很大壓力。
這種情況下,新經濟新業態將繼續發揮就業“蓄水池”的作用。有研究顯示,平臺經濟帶動的就業人數已達7800萬,這是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游戲、直播、電競等數字文化產業也帶動了上千萬年輕人的就業。
在姚凱看來,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到來之際,高校人才培養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還有較大的空間,要加強職工和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養,使得人才資質能跟得上產業轉型和新型就業崗位快速增加的需求。
“我國就業市場仍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和問題,但影響我國就業市場的一些有利因素仍將長期存在:諸如勞動力供給減少;服務業成為拉動就業主力軍,靈活就業潛力巨大等。”曾湘泉分析稱。
來源:第一財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