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到今年生意越來越難做,做什么都難發財。人工成本貴、生產成本高,整個市場容量見底、購買力弱、消費意愿下降。產品過剩、價值被低估、渠道被壟斷、媒介碎片化、顧客挑剔……還時不時會冒出一堆莫名其妙的攪局者。
南方小廠們一流的生產效率加上“一件貼牌”的便利,面膜、減肥、保健品、包包、鞋子……產品品類多如牛毛,只要你想要,隨時都有無數產品。但微商的低成本壓貨走量、電商平臺透明的價格戰,赤手空拳的中小商家在前后夾擊中利潤早已被擠壓殆盡。
經濟越不景氣,人們投資固定資產的熱情就越高漲,房租隨著房價飆升,開線下實體店、哪怕租個倉庫搞電商也是給房東打工。趕上流量紅利消退的電商平臺瘋狂“造節”,**大促、**中促、雙11、雙12……價格底線被一再拉低,不僅給房東打工,還是賠錢打工,中小商家處境更加艱難。
但寒冬之中也并非毫無生機。中小商家想要活下去,在流量紅利退卻的當下,踏踏實實找到有競爭力的好產品,才是逆風翻盤的關鍵。國內產品市場既然已經飽和,何不轉向全球市場尋找呢?
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上海世博會上,香港金米技術公司技術總監TinaZhang一直忙于和中小企業接洽,她的看法頗有代表性:其實中小商家完全可以避開與大企業在“明星產品”上的殘酷競爭,在富有特色、質量過硬且盈利空間較大的進口商品市場中尋找商機成為一條新思路;抓住選品的關鍵就點燃了引爆市場的引信,當今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跨境企業服務領域得到應用,小商家也必須轉變思路,把目光轉向新技術應用,深度應用新技術的服務商對小商家的賦能作用更為明顯。
“線上經濟”的爆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正讓進口貿易門檻大幅下降,跨境企業服務和跨境電商渠道正為中小商家打通更高效和低成本的進口渠道。中小商家可以在跨境企業服務商的幫助下,與國外供應商建立緊密、高效的聯系,并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完成從找產品到物流、進口,線上開店直至在線營銷等等多樣化的跨境供應鏈集成服務。
在產品過剩、價值低估、渠道壟斷、顧客要求高的如今,滿足個性和品質需求且有盈利空間的進口產品不僅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更是自帶“流量”。試想,買到優質的進口好物,誰還不想拍照發朋友圈分享一下呢?不須大平臺的流量紅利,自就可以把客戶牢牢抓在手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