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變得格外熱鬧。無論是早期發力的持牌公司,還是擁有場景優勢的科技巨頭,紛紛進行數字化和線上化轉型。受疫情影響,各大消費金融公司加快自主研發,通過提高金融科技能力,來應對消費市場的變化。
以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為例,今年年初,捷信發布了“2020-2023戰略”,以金融科技為核心開始數字化轉型,構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消費模式。與此同時,消費場景從傳統耐用消費品擴容至家電、家裝、美容等垂直領域。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博客,微博)對媒體表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的政策環境下,消費金融行業特別是線上消金將步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數字化轉型提速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消費金融企業正在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金融服務轉型,以金融科技為核心,開啟“下半場”的比拼。
記者注意到,捷信此次數字化轉型最大的變化在于“ 線上+線下”多場景深度融合。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銷售團隊負責人王剛表示,捷信從渠道端、合作端和產品端三方面進行了數字化升級,形成了“線上+線下” 金融服務生態閉環。
從渠道端來看,今年6月,捷信對捷信金融APP進行了全新升級,將線上購物的便捷性、商品內容的豐富性與線下購物的體驗感等優勢相結合,打造以捷信金融APP為核心的全渠道金融服務體系。消費者不僅可以通過捷信金融APP在線選購商品并直接進行分期付款,還可以在捷信的線下合作門店體驗商品后,再選擇對應的消費金融產品或服務。
在合作端,幫助線下合作商戶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是捷信構建“線上+線下”全渠道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捷信推出了ALDI 2.0客戶自助辦單模式,發布了“捷•商匯”等云互動平臺,幫助線下合作商戶進行數字化轉型,融入捷信的“線上+線下”生態閉環。
具體來看,在ALDI 2.0模式下,線下商戶能夠引導消費者快速完成填寫申請資料、掃描證件、遠程人臉識別等流程,從下單商品發起交易到申請貸款、支付完成,控制在6分鐘以內,極大簡化了原有系統辦單程序,提高了當地合作商戶的辦單效率。
另外,“捷•商匯”云互動平臺已面向全國超過2000家合作中小微企業,提供業務知識答疑、線上培訓“云課堂”等線上服務,助力眾多合作商戶搭建數字化銷售平臺,幫助其了解如何運用消費分期工具促進銷量增長,實現資金良性周轉。
在產品端,捷信針對當前消費者的需求與消費習慣,拓展細分購物新場景,將自身產品品類從傳統耐用消費品,逐步擴展到家電、家裝等細分領域。捷信針對不同的細分消費者群體上線多種優惠商品,并在國內推出了首款循環額度貸款產品“捷信惠購”。
“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離不開金融科技的加持。捷信已把科技納入金融發展戰略之中,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例如:捷信已大量應用語音機器人服務客戶;并與百度智能云通力合作開發智能客服2.0;在智能風控領域引進國際頂尖的FICO®ScoreXData評分數據等。
王剛表示,線上、線下多場景深度融合的全渠道服務體系是捷信未來發展的關鍵,可以讓消費者在使用捷信產品的全流程中,享受到便捷、智能、定制化的金融服務。
如今,中國正在全面加快金融數字化轉型步伐,數字技術也已廣泛滲透到金融各領域,包括智能客服、大數據獲客、智能風控等。有分析人士指出,數字化過程中,未來消費比拼的是連接場景的能力,這就要求金融公司在提供資金之外,還要連接到商戶的營銷環節,參與到商戶的經營,同時為商戶輸出金融增值服務。
多場景成競爭核心
消費金融已成金融領域的香餑餑,隨著新玩家、新資金的不斷加入,消費金融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互聯網巨頭、電商平臺、科技公司等紛紛進入這一領域,多元化的應用場景正在形成,消費者對于消費金融產品的選擇也更加多樣。
新的競爭格局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正努力推進消費場景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消費金融線上化呈現蓬勃之勢,連接場景已超出傳統耐用消費品的范疇,深入到更多細分領域。
此前捷信最主要的消費場景是為手機消費提供貸款。面對消費者日漸個性化的金融需求,目前捷信已將產品品類從傳統耐用消費品,逐步擴展到3C產品、家電、家裝、旅游、職業教育和健身等細分領域,且針對不同的群體推出多種優惠產品,并持續解鎖便于消費者使用的多元化購物新場景。
值得關注的是,捷信為了進一步優化服務場景,將金融科技運用到了從貸前審核到貸后管理的全環節。通過提升決策引擎識別用戶需求效率、簡化APP線上額度測評流程等舉措,優化了45%的申請步驟,用戶申請的整體時長平均被控制在6分鐘內。至今已有超過4000萬用戶注冊了捷信金融APP。
此外,“捷信惠購”還打通了支付寶和微信兩大支付通道,使用戶在兩個平臺的日常消費都可以選擇這款產品。
事實上,為消費者提供全渠道的金融服務并非易事,企業必須深入挖掘消費場景,細化消費服務市場,通過不同場景把金融服務和消費需求結合起來。在開拓線上場景的同時,線下場景數字化改造亦不能忽視,消金企業還需針對性地提供差異化金融解決方案,才能實現金融與實體的聯動。
以往通過線下模式累計的商戶資源和場景優勢,依然是消費金融公司的重要支撐。王剛表示,捷信轉型的目標之一是通過新技術改造線下銷售團隊,幫助線下團隊進行數字化轉型。消費金融的本質是先有消費再有金融服務,捷信會繼續建設已經相對成熟的線下消費場景,同時積極拓展新的場景。未來,消費者通過捷信打造的線上生態圈,能夠享受到更多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行業整體擁有較大發展空間,但風險成本、融資成本可能會有一定上升,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消費金融現有的傳統場景逐漸趨于飽和,新場景的爭奪戰正拉開帷幕。未來,捷信等消費金融公司還需要不斷創新、不斷開拓,才能建立起自身的核心優勢。
人工智能解決風控痛點
持續的技術投入、精準的市場定位、優質的用戶體驗是消費金融公司的核心要素。除此之外,如何利用前沿技術解決風控這一核心痛點,成了許多傳統金融機構面臨的首要問題。
受疫情影響,金融風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在消費金融領域,線下業務受挫、貸后資產管理難度增加。與此同時,也倒逼消費金融公司由傳統風控模式加速向智能化風控模式轉化。
近年來,捷信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增強反欺詐能力,正逐步推進智能化風控。據了解,捷信已經對貸前評估、貸中監測、貸后反饋等各個環節進行了技術升級,通過對客戶的信貸行為、信用特征進行分析和畫像,再向用戶發放授信額度和貸款方案。此外,捷信對已貸項目進行了實時監測,能夠實時了解借款人的借、還款情況,同時,欺詐風險也在實時監控范圍之內。
據王剛介紹,為了進一步提升對新客戶的風險評估能力,在原有的人臉識別、OCR光學字符識別和大數據等技術外,捷信引入了業內知名的FICO®ScoreXData評分數據。
據了解,這一評分使得捷信在保持穩定的貸款規模和批準率的前提下,將銷售點貸款和在線貸款的信用風險分別降低了25%和15%。此舉不僅提升了自身的風控能力和運營效率,還能向用戶提供更加完善的產品、服務和場景體驗。
業內普遍認為,智能風控將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日趨規范,行業洗牌將會加速,擁有更精準、更智能風控技術的消費金融公司將會突出重圍。
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國內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有望擴大,消費金融行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對于未來趨勢,相關專家表示,消費金融公司業務的眾多環節都需要科技支撐,疊加消費金融受眾面越來越廣、滲透度越來越高的大趨勢,行業對于金融科技的需求會越來越高,中小型消費金融企業將面臨經營、風控等一系列壓力,對比之下,持牌合規、科技實力強的消費金融企業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