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表態積極參與在橫琴建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相關工作,再度引發市場對澳門證券交易所的關注。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有港交所、深交所兩大交易所,廣州正在籌建廣州期貨交易所。澳門尚未有證券交易所。2018年末開業的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主要是債券發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的措施中,即包括“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
澳門特區對設立交易所也較為謹慎,輿論也多主張要與香港、深圳錯位競爭,發展金融體系。
目前,澳門特區正研究制定《基金法》、《債券法》、《信托法》等金融體系法律,建設金融法律框架。
政策支持在澳門建立證券市場
近日,國家發改委答復全國政協一份提案稱,研究探索在橫琴建立澳門證券交易所,有利于支持澳門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金融產業,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落實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相關任務具有積極意義,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參與相關工作。
橫琴毗鄰澳門,區位優勢明顯,具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2019年2月,《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其中明確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探索建設澳門——珠?缇辰鹑诤献魇痉秴^”。目前,澳門聯合廣東在橫琴推動建設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區,已吸引澳門大西洋(600558,股吧)銀行橫琴分行等十余家澳門金融機構入駐,在橫琴注冊的金融企業已有5000余家,為深化粵澳金融產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這是部委層面對建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最新表態。
2019年10月,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表示,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呈報中央,希望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
隨后,澳門金融管理局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對此做出回應。澳門金管局表示,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澳門金管局已委托國際顧問公司對此開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關研究工作正有序進行。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有兩大交易所,即深交所和港交所,廣州正在籌建廣州期貨交易所。澳門尚未有證券交易所。2018年12月,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開業,成為澳門首家提供債券登記、托管、交易及結算業務的金融機構。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由總部設在澳門的央企南光(集團)有限公司發起,但其定位主要是債券發行的金融交易平臺,并未包含股票交易。
今年4月,澳門城市大學發表《大灣區背景下金融科技、政府扶持與澳門金融市場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認為長遠而言在本澳設立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是重大機遇,而建設以人民幣為計價的證券交易所,將會使人民幣更好地留存澳門,盤活本澳人民幣存量。
缺少金融體系法律支撐
《報告》指出,澳門建設金融市場需要相關法律予以規范,確保金融市場順暢運作、有序發展。目前澳門有關金融方面的法律制度需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相應修改完善。
澳門特區對設立交易所也較為謹慎,輿論也多主張要與香港、深圳錯位競爭,發展金融體系。
澳門設立證券交易所,首要難點不是在狹小的土地上設立交易場所,而是缺少使用的金融法律。
去年12月,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接手媒體采訪時表示,澳門現時未具備條件建設證券交易所,在金融上缺乏很多法律,經過多年催促亦只推出租賃法。但稅法、基金法和信托法等都是空白,若作為金融中心或金融發展城市必須有法律支撐,這是本澳的弱項,需要加快在金融方面立法,做好法律和具備條件就可以迎接建設。
賀一誠又表示,澳門使用的是成文法,發展金融則需要普通法。他指出普通法可以用案例,法官判了一個案例,有了相關的定義,投資會較方便和可預見風險。澳門使用成文法則很多事情無法預測,不可以把未知的因素放在法律中,當出現問題要修改法律,難以配合市場發展。
11月25日,澳門特區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回應議員關注本澳金融立法工作時表示,包括《基金法》、《債券法》、《信托法》等的金融體系法律正處于研究階段,并已透過經財司委托內地有經驗的機構,協助建設金融法律框架。在框架完成后再交予本澳法律界人士研究,使相關制度與本澳法律相銜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