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首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通報峰會主要活動情況和擬出席嘉賓情況。
本屆峰會將于12月18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兩院院士及相關領域專家領導,以及來自工業強基一條龍企業和中國500強企業、中國企聯會員企業的企業家將云集北京香格里拉飯店,為謀劃“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言獻策。
本屆峰會立足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主題,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中關村(000931,股吧)中企慧聯先進制造產業技術聯盟承辦,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協辦,中國軸承工業協會、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等單位作為支持單位。
屆時,科學家、企業家、專家領導將進行專題報告,其中十余位兩院院士將圍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行主題演講。
峰會期間將舉辦航材產業鏈、鋰電產業鏈、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鏈等創新發展專題論壇。涉及的議題包括“推動航材產業鏈創新、助力軍民融合大發展”、“保障鋰電產業鏈安全、加速國內大循環格局”、“提升醫藥產業鏈水平、凝聚健康發展新動力(310328)”等。
峰會期間還將圍繞“強化工業基礎 推動產業鏈創新發展”召開工業強基一條龍示范企業閉門研討會,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工業強基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耐高溫葉片一條龍示范企業、傳感器一條龍示范企業、高性能難熔難加工合金大型復雜構件增材制造(3D打印)一條龍示范企業授牌,同時發布《工業基礎指數(2020)》等一系列活動。
新聞發布會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理事長胡曉麗主持。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史向輝介紹了峰會的基本情況及召開的必要性。并詳細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國家層面對產業鏈和創新發展的投入。史向輝常務副理事長表示,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0年穩居世界首位,說明我國是全球最有潛力的大市場,具有最完備的產業配套條件,是推動全球制造業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但是工業基礎能力仍有待提升。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要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基礎能力提升顯得更為緊迫,需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產業鏈創新,以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介紹了中國產業鏈創新情況,尤其是航材領域的情況。他認為雖然各方在不斷投入,各項創新主體在推進中,航材領域產業創新也取得巨大進步,但是創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產業鏈的創新還需要政產學研用金各方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曹院士表示,建立一個互融共生的平臺,促進資源協調,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協作,不斷進行模式探索,實現開放合作意義重大,首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正是這樣的平臺,對產業鏈式發展十分重要。
中國企聯常務理事、中關村中企慧聯先進制造產業技術聯盟專家委主任陳玉濤介紹了峰會的具體籌備情況以及首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期望達成多個目標,包括鞏固十三五工業強基一條龍推進成果、瞄準十四五靶心勾勒十四五藍圖探索十四五路徑、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等。希望能搭建一個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平臺,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滿足市場的有效需求和潛在需求,實現供需匹配和動態均衡發展。
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于俊祥介紹了工業基礎產業鏈一條龍推進工作情況,他表示一條龍工作穩步推進、成績也有目共睹,但工業基礎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協同推進,需要各方通力協作繼續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貢獻力量。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金福、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處長陳丹,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博士宋盡霞,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工程師趙雪柱等領導同志也出席了發布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