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愷
[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丁純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國轉變平衡預算政策取向,其積極影響在于,可以擴大德國和歐元區總需求,進而提振歐洲經濟,利好歐元。但需注意疫情后,如何解決由此產生的高負債問題,并警惕歐元區可能出現的成員國大幅增加舉債的連鎖反應。 ]
[ 德國聯邦議院財政預算委員會近日批準了2021年財政預算草案,計劃于明年新舉債約1798億歐元。 ]
向來秉持平衡財政預算政策的德國聯邦政府,今年又一次刷新了“底線”,再度新增了舉債計劃。
德國聯邦議院財政預算委員會近日批準了2021年財政預算草案,計劃于明年新舉債約1798億歐元。這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歷史上第二高的凈新增債務預算。
這份草案9月時已由聯邦內閣通過,但當時預計的新增舉債額只有962億歐元。
聯邦政府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新增的政府支出將用于衛生、交通和基礎設施領域。該草案將于12月的第二周提交聯邦議會進行表決。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丁純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國轉變平衡預算政策取向,其積極影響在于,可以擴大德國和歐元區總需求,進而提振歐洲經濟,利好歐元。但需注意疫情后,如何解決由此產生的高負債問題,并警惕歐元區可能出現的成員國大幅增加舉債的連鎖反應。
增加政府支出:補貼企業、減少稅收
在11月初施行新一輪封鎖政策后,聯邦政府表示,可能需要額外資金來資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這將使政府支出進一步增加。
聯邦政府財政預算草案顯示,2021年聯邦政府預算支出總額為4986億歐元,另有619億歐元的投資額度,上述資金將繼續對企業施加援助,并采購疫苗。
餐飲、零售業等受疫情打擊最為嚴重的行業將受到較大額度的援助。聯邦政府預計將花費約1400億歐元扶持餐館和酒吧等企業,獲得資金總額約為上一年營業收入的75%。默克爾上周與16個州的總理達成的協議,將援助延長至下個月,這將使花費再增加200億歐元。
另一大額的支出將用于減輕普通居民的財政負擔。聯邦政府啟動近年來最大力度的減稅行動:德國西部地區的大多數居民無需再繳納“團結稅”、有子女的家庭每月將多領取15歐元兒童金、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也會隨之上調。
聯邦政府上述行為是導致新增舉債進一步上升的原因。預計德國今年的政府債務規模將達到創紀錄的2185億歐元,一反此前秉承的零赤字預算平衡政策。
聯邦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德國自2014年到2019年連續6年國家財政無新增負債,2019年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下降到60%以下。
聯邦財政部長肖爾茨表示,德國長時間的財政盈余使得德國有實力來承擔新增債務,希望德國經濟能在2022年開始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聯邦政府可以從2023年開始,在20年時間內還清大部分因應對疫情產生的債務。
經濟增長利好歐元
在德國議會預算委員會批準2021年財政預算后,多名政府成員對此舉表示了認同。
聯盟黨預算委員雷貝格表示,為了使德國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高額的舉債是必要的;反對黨綠黨的預算委員秦德勒也認為增加舉債是正確的選擇。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敦促德國政府增加支出。IMF駐德國代表艾亞爾表示,經濟衰退越嚴重,你就應越慷慨,況且相對而言德國政府擁有充裕的財政空間。
IMF預測,德國經濟今年將萎縮約5.5%,到2021年僅將實現部分復蘇。11月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由上月的92.5跌至90.7,封鎖政策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其主要原因。
丁純表示,聯邦政府此次增加支出,有望拉動德國及歐盟經濟。此前,德國政府一直為人詬病。德國利用其比較優勢在歐元區賺得大量盈余,但不愿充分利用其購買力。此次德國政府一改常態,改變其平衡預算政策立場,有望提振歐元區總需求,為經濟注入動能。
丁純認為,歐元區經濟向好,也有利于歐元漲勢。市場也普遍認為,在歐洲長期負利率和“恢復基金”遲遲未能出臺的背景下,德國的財政支出計劃,將是歐洲經濟復蘇的強心劑。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歐元對美元升至1.1988,已逼近1.20關口,創9月初以來高點。
匯豐銀行研報認為,與2008年金融機危機后經濟復蘇的表現不同,未來幾個月,相對經濟增長情況將是推動外匯市場表現的主導因素。如果經濟能夠實現更快、更持久的復蘇,相關貨幣也將會走強。此前,利率差異一直是影響外匯走勢的關鍵因素之一。
專家:警惕歐元區增加舉債的連鎖反應
不過,在聯邦政府連續兩年打破“債務剎車”傳統、增加負債后,亦有不少反對之聲,其核心是如何在疫情后解決高負債的問題,是否會在歐元區產生連鎖反應?
德國憲法規定,在不考慮經濟周期引起的赤字的情況下,德國結構性赤字占當年GDP比重不能超過0.35%,并且各聯邦州自2020年開始,不能新增任何債務。
歐盟的財政紀律規定,各成員國赤字率和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不得超過3%和60%。
丁純認為,疫情過后,高負債將是全球各國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短期來看,各國政府需首先解決如何還債的問題。
從長期來看,丁純表示,還需關注是否會產生增加舉債的連鎖反應。德國作為歐盟經濟的領頭羊,一直以身作則,限制財政支出。但疫情使其不得不轉換財政政策取向。目前,歐元區其他國家負債累累,如果這些國家紛紛效仿德國,可能會產生“比爛”的現象,恐將加劇歐元區分裂,歐債危機時期希臘等國的表現便是實例。
在聯盟黨內部,雷貝格表示,聯邦政府的負債能力是有限度的,各州需就如何分攤經濟救助計劃的支出進行談判。
而反對黨自民黨的預算問題專家弗里克則認為,應注意未來聯邦政府能否會真正落實財政支出。
他表示,聯盟黨和社民黨所增加的舉債是實際所需的兩倍,聯邦議院預算委員會從來沒有在一次會議中批準過這么多個項目的額外舉債。目前來看,這樣的預算方案只是在開出“空頭支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