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漲勢持續。
12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升310個基點至6.5611,前一日報價為6.5921。至此,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連續12個交易日駐穩在“6.5”關口。
一位國有大行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考慮到前晚美元指數下跌得比較大,2日人民幣維持強勢并不意外,上調中間價也很正常。從基本面上看,我國貿易順差推動是人民幣近期連續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12月1日晚美元指數大幅下挫,突破前期低點,一度下探到91.1409,創2018年4月以來新低。到了2日,美元指數走勢有所回升,截至16時30分,報91.308,較日內低位上漲了近17點。
與此同時,人民幣在2日開盤經歷強勢上漲后,下午漲幅收窄,截至16點30分收盤,人民幣對美元報6.5667,繼續站穩“6.5”關口,且這一數字較年內低點7.1765已上漲了8.49%。
事實上,人民幣此輪上漲可追溯到今年5月底。5月29日,人民幣對美元觸及年內低點7.1765后,便出現反彈,開始一路升值。6-7月,人民幣升值幅度達2.32%;到了8月,人民幣升值1.8%;而從9月至今,人民幣升值幅度再度加快。這也意味著,此波人民幣升值已持續半年。如今,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人民幣正邁入“6.5”時代。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中也有提及人民幣的表現。《報告》稱,第三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為6.7591元,最低為7.0710元,66個交易日中42個交易日升值、24個交易日貶值。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為0.59%(397點),最大單日貶值幅度為0.41%(277點)。
報告還表示,近期人民幣有所升值,主要是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的體現,我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和經濟恢復正增長,出口增長較快,境外主體持續增持人民幣資產。
還有觀點認為,目前中美利差走闊至歷史高位,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近來,受國內信用債兌付違約風險的影響,我國長期國債、金融債收益率趨于上行。相比之下,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采取行動壓制長期美債收益率,致使10年期美債收益率回落,中美利差顯著擴大。
而在我國經濟逐步復蘇的背景下,多家機構看好人民幣的持續升值。近日,高盛在媒體電話會上就表示,對于未來人民幣匯率非常看好。高盛預測12個月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30,距離目前的點位還有一定升值空間。
德銀也在近期公布了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報告,認為在投資、消費、出口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9.5%。并預測到2021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由目前的“近6.6的水平,升至6.2左右,升值幅度約5.8%”。
不過,招商證券(600999,股吧)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還提及,研判人民幣匯率走勢需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美元指數的走勢,二是外匯市場供求狀況,三是央行的政策方向。他認為,央行關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詞就是三個字——“市場化”。
“從結果來看,市場化意味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加大,彈性增強。” 謝亞軒說,一方面,市場化意味著匯率這一價格信號由多變的外匯市場供求決定,國際和國內多種影響外匯市場供求的因素都可能引發匯率的波動;另一方面,市場化同樣意味著要相信并且依靠匯率這一價格信號發揮其調節作用。市場化程度越高,波動性越大,也越能反映人民幣真實的價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