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需要跑十幾公里到鎮上辦理的業務,如今在村口‘裕農通’即可辦理。”提起家門口的“裕農通”服務點,鹽城東臺市安豐鎮東光村的村民都豎起大拇指。
像東光村這樣的“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在江蘇還有近1.7萬個,共覆蓋了1.4萬個行政村。依托金融科技賦能,村里的小賣鋪、診所等便民場所,成了村里可以代繳社保、農保、水電費、小額存取的便民服務點和獲取金融、農業知識的共享服務點,而這只是建行江蘇省分行發力解決城鄉差距中的“堵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建行江蘇省分行秉承大行擔當,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和使命,全面啟動普惠金融戰略,聚焦傳統金融難以覆蓋的“最后一公里”痛點問題,以總行“裕農通”平臺為基礎,搭建“裕農富蘇”分行特色系統,構建農村金融服務生態圈,深入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真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從“村村通”到“點點活” 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村口服務建行藍,鄉村振興黨旗紅”,在鹽城東臺市安豐鎮東光村的“裕農通”服務點,門口掛著這醒目的十個大字。63歲的張國勤退休后成了“裕農通”業主,曾經的書記如今成了“金融達人”:建微信群普及金融知識、教村民使用金融APP、為周邊農戶辦理小額取款、生活繳費、社保繳納等服務,提供菜價查詢、健康咨詢等生活服務......
除了為廣大農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指尖服務外,遍布江蘇全省的近1.7萬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還發揮著“裕農通”鄉村學堂的作用。從黨建知識到新民風建設,從農業、產業發展到獎補政策,從反假幣防詐騙到如何使用手機APP,應有盡有,豐富精彩的課程讓村民感覺“干貨”滿滿。據悉,截至2020年10月末,建行江蘇省分行各類“裕農學堂”掛牌數量超40家,開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系列主題“金智惠農”活動90余期、惠及20000人次。
從“不敢貸”到“精準放貸” 豐富農村金融產品體系
長期以來,農村金融都是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針對廣大農村地區存在征信體系建設相對滯后、涉農擔保覆蓋面有限等導致的“不敢貸,不愿貸”的問題,建行江蘇省分行積極發揮國有大行服務“三農”的新金融力量,創新惠農信貸產品,構建鄉村振興信用體系,滿足農村客群多樣化、多層次金融需求,以信貸支持為鄉村振興賦能。
建行江蘇省分行加強與政府平臺合作,通過與各級財政部門、涉農業務主管部門各類系統的對接,試點推廣“農信云貸”、“地押云貸”、“供銷云貸”等產品;針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出專項貸款產品“蘇北農房改善貸”,并以已審批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項目貸款金額3.2億元,累計發放貸款2.05億元。
與此同時,該行還積極與第三方農業大數據平臺合作,運用其涉農主體基礎信息、交易信息對涉農客戶精準畫像,創新上線或試點創新“蘇農貸”、“生豬貸”、“地攤貸”等涉農信貸產品,拓寬涉農貸款抵質押物范圍,改善農村金融發展環境,讓有溫度的普惠金融服務惠及更多農村百姓。
隨著“蘇農云貸”線上擔保類貸款產品的上線,省分行農戶專屬貸款體系進一步完善,依托總行金融科技支持,助力農戶脫貧致富,幫助農戶創造鄉村美好生活。紓解農戶“融資難”問題,將金融活水引向最需要滋潤的田間地頭。
從“1”到“1+N” 構筑農村金融服務生態圈
為進一步推進鄉村金融服務,建行江蘇省分行以“裕農通”為支點,拓展“裕農通+”應用場景,探索“1+N”平臺,構建農村金融服務生態圈。
今年以來,建行江蘇省分行根據農業農村生產、生活需求,建場景、育生態,已將契合農村地區生產生活場景的水、電、燃、通訊等49個分行特色民生繳費項目接入 “裕農通”平臺,正在接入非稅繳費等15個項目,逐步實現生活繳費、社保醫療、社區服務、農業生產四大類場景全覆蓋。
與此同時,轄內各分支行也在積極探索“1+N”平臺,提升農村百姓金融服務獲得感、幸福感。南通尊老金認證項目預計12月底上線,該項目與民政部門連接,在“裕農通”服務點即可實現農戶的身份認證,強化社保場景應用。鎮江裕農生態項目通過規范不同行業應用的接入標準,將基礎金融服務融入鄉村治理、鄉村醫療、智慧社區當中。宿遷分行利用互聯網+網格化社區精準管理等的技術手段,引入裕農通+健康服務等上下游產業。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鄉村振興是脫貧摘帽后的新起點,建行江蘇省分行將繼續秉持責任擔當和開放共享理念,將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貢獻金融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