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近日印發《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從12個方面就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51條建議。
這12個方面分別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二、“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
三、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
四、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五、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建設特色與活力兼備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和創造力
七、深入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切實提高首都城市治理水平
八、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著力建設健康北京
九、聚焦“七有”“五性”,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大力推動綠色發展,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十一、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全力維護首都安全穩定
十二、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北京要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努力建設好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對于“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社會發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劃出如下重點:
全力做好政治中心服務保障方面,加強中南海—天安門廣場、長安街沿線、玉泉山及周邊空間管控和綜合整治,嚴控建筑高度,強化安全保障。優化中央政務功能布局,推進國家功能區建設。持續降低首都功能核心區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四個密度”。
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方面,辦好國家實驗室,加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進在京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推動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布局建設,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持續推動疏解整治促提升方面,完善央地聯動疏解機制,主動配合支持部分央屬市屬資源向河北雄安新區等地疏解轉移。
高水平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方面,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全市各方面資源優先向城市副中心投放。建成行政辦公區二期,實現第二批市屬行政事業單位遷入,帶動更多功能和人口轉移。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方面,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能源智能汽車、醫藥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方面,深入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加緊布局5G、大數據平臺、車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賦能改造。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方面,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增加消費有效供給,推動消費向體驗化、品質化和數字化方向提檔升級,大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方面,加快首都機場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推進大興機場二期及配套設施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雙樞紐格局。
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方面,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有序均衡供應住宅用地,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鼓勵存量低效商辦項目改造,深入推進集體土地租賃住房試點,持續規范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優化住房供應空間布局,促進職住平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堅持“一微克”行動,以治理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為抓手,聚焦機動車、生產生活、揚塵等領域,協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