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在我國,部分地區仍不時出現零星新冠肺炎病例。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提出要求,基層醫療機構需對全部發熱患者進行核酸檢測和血常規檢查,不具備檢測能力的,需通過與其他醫療機構或第三方檢測機構合作的方式為發熱患者提供檢測服務。
在不少大醫院開展發熱門診改造的同時,基層醫療機構也被要求強化疫情防控能力。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設置的通知》,要求以“可設盡設、布局合理、條件合格、工作規范”為原則,結合各地傳染病防控和群眾實際醫療需求,在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發熱診室。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應當嚴格落實預檢分診并實現“哨點”功能。
發熱診室是什么?根據文件描述,這一機構可確保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下實現對發熱患者的登記、篩查、隔離、報告、治療、轉診等功能,各地可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等判斷運行模式并及時調整。發熱診室同時具備“平戰結合”的功能。
設置發熱診室時,各地需滿足預檢分診設置、感染防控、人員等多方面要求。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嚴格落實預檢分診制度,在門急診規范設置預檢分診點。各地應當制定分診標準及流程,預檢分診點根據相關標準告知發熱患者就診須知,負責發熱患者及其陪同人員的導診。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基層醫療機構需對全部發熱患者進行核酸檢測和血常規檢查,不具備檢測能力的,需通過與其他醫療機構或第三方檢測機構合作的方式為發熱患者提供檢測服務。此外,發熱診室應當嚴格實行首診負責制,不得拒診、拒收發熱患者。所有到發熱診室就診的患者,必須登記有效身份信息或掃“健康碼”。加強疾病早期診斷和傳染病篩查,對于需要集中救治的傳染病患者,盡快轉至定點醫院集中治療,并按規定進行病例登記、報告。對于診斷不明確且不能排除傳染病的患者,也應當及時報告,并對患者采取隔離措施,不得擅自允許其自行轉院或離院。對于有重癥高危因素或病情進展迅速的患者,需及時轉至有條件的醫院進一步治療。
發熱診室應當設在機構內相對獨立的區域,與普通門(急)診有實際物理隔離屏障,避免發熱患者與其他就診人員交叉。診室應符合“三區兩通道”(污染區、潛在污染區、清潔區、患者通道、工作人員通道)要求。診室內應當通風良好,選用獨立空調。機構出入口等顯著位置有明顯標識,引導發熱患者抵達發熱診室就診。發熱診室應當結合實際設置獨立或臨時隔離留觀(室)區域。有條件的可分設候診區、治療室、檢驗室、藥房等。應當為發熱患者設置獨立衛生間。配備的設施設備應當滿足診室實際功能,包括辦公設備、診療設備、防護設備及消毒設備等,設施設備應當耐腐蝕、方便消毒。防護設備應當有一定的儲備量。
發熱診室配備的醫護人員應當熟練掌握傳染病的診斷、治療、防護、轉運、隔離及消毒等技能,并經過傳染病相關法律法規和知識技能培訓。
記者了解到,地方在發熱哨點的設置上提出了更為細化的要求。
如北京市衛健委對發熱哨點的就診流程給出明確規定:患者進入哨點后,首先要經過預檢分診、復測體溫、信息登記、詢問病史、詢問表現五個流程,并確保閉環管理,對具有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符合或部分符合新冠肺炎等傳染病診斷標準的患者或需要作進一步診斷的疑似患者,由接診醫師引導至哨點觀察區就地隔離并立即報告;及時聯系120或專用車輛,轉移至區衛生健康委指定的醫院發熱門診,做好轉診和記錄。轉診后,對哨點診室及相關區域進行消毒。
上海市衛健委則要求,發熱哨點診室應當有獨立設置的空調通風系統,應當配備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高年資醫師。對原因不明引起的發熱,或超出社區診療能力的,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患者至就近區域性醫療中心發熱門診診斷治療。根據預案,在傳染病流行期間,對不明原因發熱人員,應按照有關規定做好登記、報告、處理和轉運。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危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