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文旅產業的新科技、新場景應用快速鋪開,而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北京,“文旅+科技”發展路線圖如何制定,也牽動著整個行業的神經。12月13日,在2020中國旅游集團發展論壇上,北京市副市長王紅在發言中提出,北京支持企業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培育發展文化+旅游、沉浸式體驗等文旅新業態,支持旅游企業開發5G+AR/VR虛擬旅游、5G+直播旅游等旅游新產品,用于展現北京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就此,本市將支持北京旅游頭部企業與文化科技企業實現強強聯合,試點互聯網感知設施建設,推動無人化飛機基礎設施的應用,建設一批智能停車場、智能酒店、智能餐廳、無人商店等旅游產品。
新風向
“旅游企業應危中求機、蓄力儲能,根據疫情的變化,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有序恢復旅游市場,特別是要適應信息化的要求,用好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智慧旅游,推進預約、限量、錯峰出游,提升旅游的發展質量。”3個月前,在服貿會上,文旅部部長胡和平曾為恢復期中的旅游企業指明了一條轉型方向。時至今日,2020年即將收官,在經歷了數月的行業巨變之后,“文旅+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深入滲透到了整個市場之中。
具體到北京,王紅介紹,今年,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北京的企業讓旅游通過時間、空間概念全域全時無處不在。新科技不僅活化了歷史、連通了古今,還豐富了旅游產品,滿足了不同條件下各類游客求新、求知的多樣化需求,也為年輕一代創造和提升了旅游供給和需求的適配性,從而實現需求推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文化旅游。因此,王紅認為,在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的文化旅游產業的新科技、新場景應用,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企業改革的必然選擇。
就此,王紅為北京的“文旅+科技”描繪出了一幅深度融合的新藍圖,她提出:“將積極推動北京率先建立文化旅游科技融合發展的現代旅游產業,構建流量平臺+OKA平臺+第三方支付+配套服務,全產業鏈運營。支持北京旅游頭部企業與文化科技企業實現強強聯合,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互聯網平臺企業,扶持一批面向文化旅游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營造文化旅游企業數字賦能平臺。”而在構建旅游目的地上,王紅還提出,北京將持續完善旅游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提升北京五個全域旅游示范區、4A級以上景區5G網絡的覆蓋,推動全市旅游公共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試點互聯網感知設施建設,推動無人化飛機基礎設施的應用,建設一批智能停車場、智能酒店、智能餐廳、無人商店等旅游產品。
新商機
其實,對市場變化最為敏感的企業,早已嗅到了疫情之下由前沿技術帶來的文旅新商機。越來越多的智能景區、云旅游等新業態的出現,推動著行業格局快速變陣。
“當前,旅游行業市場結構、產業業態、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深刻變化,產業邊界逐漸模糊,跨界融合進一步加速。” 中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敏提出:“‘旅游+’和‘+旅游’成為主流發展趨勢,我們已經很難簡單地區分一個企業的行業屬性,隨著新業態的發展和新玩家的布局,生活平臺、出行平臺、文化平臺加速跨界旅游業,對傳統旅游業態和商業模式既帶來了挑戰更帶來了機遇,后疫情時代,必將涌現出一大批帶著資源、資產、資金、流量、會員、IP、內容的產業資本、行業巨頭和企業群體進入文旅行業,倒逼我們行業變革創新。”
對此,攜程集團CEO孫潔就表示,今年以來,在線預約成為旅游城市的一個新常態。就此,攜程專門開發了智慧景區服務標準,覆蓋了全國1萬多家景區景點。無獨有偶,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OTA、旅游企業處獲悉,近期在規劃明年發展戰略時,借助大數據等技術開發一些新型服務,已“不約而同”地成為了它們下一步業務布局的重點。去哪兒網總裁勾志鵬為記者舉例稱,比如今年去哪兒網就已經開始為一些旅游目的地搭建智慧旅游小程序等平臺。“這類技術以景區的智能化運營為目標,通過景區內各景點游客數量、商家的流量、熱度、銷售走勢等數據的深度挖掘、解讀,幫助景區從銷售、流量等方面分析銷售策略的表現、提供經營建議。”勾志鵬表示,“互聯網+旅游”的模式不僅能為游客在當下提供免費的“云出行”服務,還能幫助頭部OTA平臺擴展內容池,更可以基于游客數據讓供需雙方更精準對接,勢必會成為下階段旅游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爭相瞄準的新板塊。
新課題
疫情催生了旅游市場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加速擁抱線上化和智能化的旅游企業,也在不斷更新著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然而,供給結構變化難以一蹴而就,智能化景區系統BUG造成現場人流聚集、智能酒店反而人力成本與日俱增……新業態的出現也給旅游企業面前設下了一個個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唐曉云直言,目前,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旅游業仍是一個傳統的、科技含量低的行業,尤其是酒店、景區、旅行社等這些領域在對于科技應用的廣泛度上還是相對較低的。
資深旅游專家王興斌更進一步表示,不論是智能景區、智能酒店還是智能停車場、無人商店,技術仍然只是一種手段,旅游產品迭代升級的核心是提高游客體驗,如果這個核心無法保證、運營機制無法適應的話,再前沿的技術、再好的調度手段都無法充分發揮效果。而且,王興斌還指出,目前,有一些旅企或景區盲目跟風引入各種智能管理系統,雖然這種改革方向是大勢所趨,但經營者需意識到,這些投入往往耗資巨大且短期內很難在營收上見效,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間旅游業整體受創的背景下,企業更應按照自身的節奏去加碼智能化應用。
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也指出,各地在推動“文旅+科技”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慮不同類型企業的能力,以及各種新業態能否給企業帶來與預期相符的流量,避免最后淪為噱頭、浪費資源、加重企業成本負擔。
北京商報記者 蔣夢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