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湄合作本來良好,美國橫插一杠搞出了“湄公河—美國伙伴關系”,對抗的意圖明顯。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圖/新京報網。
文?|?徐立凡
據美國媒體報道,由美國主導的湄公河大壩監測站14日啟動。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此作出評論,表示中方歡迎域外國家對瀾滄江—湄公河國家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但堅決“反對惡意的挑撥”。
瀾滄江—湄公河長4350公里,其中的一個水文監測項目,何以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
虛擬監測站剛運行就帶節奏
美國主導的這個湄公河項目,不是真在湄公河建設了一個大壩監測站,而是虛擬的監測站,由位于華盛頓的全球智庫史汀生中心負責運行。
虛擬監測站通過穿云衛星提供的數據,實時發布湄公河特定水域的水位和地表濕度數據,并向所有人開放。監測站不僅要監測湄公河次區域——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境內大壩的水文數據,還要檢測湄公河上游,也就是中國境內瀾滄江11座大壩的水文數據。
表面上看,這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一旦水文數據出現劇烈變化,或者出現旱澇災害,上游中國瀾滄江流域的大壩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將災情全部歸咎于中國境內的發電站。此前便有類似先例。而即使沒有大的旱澇災害,由于數據實時開放,也足以制造緊張,讓人神經緊繃。
事實上,這個虛擬檢測站剛投入運行,史汀生中心就有人稱“監測站提供的證據表明,中國的11 座主流水壩的設計和運行方式經過精心安排……根本沒有考慮對下游的影響!辈艈右惶炀湍軓臄祿锟闯鲞@么多東西,這個虛擬的監測站似乎滿滿的“黑科技”。
不是真關注湄公河流域環境治理
搞這個監測站打的旗號是相當政治正確的:與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共享水文數據,服務水資源災害管理。但真的是為了湄公河流域的環境治理嗎?
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對環境治理就沒什么興趣,而且還有重大倒退。特朗普政府廢除了《清潔電力計劃》,以爭取煤炭、油氣行業的支持,并逐步取消了對河流和濕地附近使用化學品的限制規定;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
特朗普政府對于環境治理作過的唯一承諾,是減少塑料制品等海洋垃圾。不過這個承諾也只是述而不作。相反,為了解決美國的垃圾出口問題,還對全球塑料垃圾管控合作實施干擾,甚至要求中國廢除“洋垃圾”進口禁令。
自己的屋子不打掃,卻關注湄公河流域的環保問題,能有多大誠意?
給“湄公河—美國伙伴關系”充臉面
其實,美國在湄公河設立的虛擬的監測站,是要給新出現的“湄公河—美國伙伴關系”充臉面。
9月份,美國與湄公河下游各國剛召開了第一屆湄公河—美國伙伴關系部長級會議。在會議上,美國副國務卿比根宣布,美國將向湄公河次區域投資1.53億多美元,其中與監測站有關的項目是180萬美元用于湄公河水資源數據共享。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六國自己是有合作機制的:總部設在北京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組織,中國與湄公河下游各國組織的湄公河委員會也有密切合作。
比如,中國幫助老撾開發的水利水電項目效益顯著,老撾自稱正在成為“亞洲的電池”。中國也向緬甸、老撾等下游國家輸送瀾滄江的水電能源。上個月,中國開始向下游湄公河國家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圖/新京報我們視頻。
瀾湄合作本來良好,美國橫插一杠搞出了“湄公河—美國伙伴關系”,對抗的意圖明顯。
湄公河虛擬監測站看上去是小項目,但就其本質而言,也是美國打壓中國的多線程議程中的一個。
打著環保旗號夾帶私貨,美國不是第一次這么做了。湄公河虛擬監測站,只不過是新的一例。
□徐立凡(媒體人)
編輯:陸玖? 實習生:施可兒? 校對:陳荻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