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動態修訂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迎來了全面落地實施以來的第三次修訂。
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官網公布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禁止準入和許可準入兩類事項縮減至123項,相較于2018版,縮減比例達到18%。
“瘦身”的總原則,是“在保持清單體例架構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對所列事項措施堅持應放盡放、當改則改、審慎增列。”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
更關鍵的是,在新發展格局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有助于進一步發揮我國的強大國內市場優勢,對全社會市場主體預期和行為會起到積極引導作用,企業活力會得到進一步激發,市場效率會明顯提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產業所所長崔衛杰對第一財經表示,這將有助于加快集聚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各種資源要素,有效促進國內大循環,提升我國參與國際大循環的能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瘦身趨勢下的有增有減
與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僅針對境外投資者不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是適用于境內外投資者的一致性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上列出的是內外資都被禁止或限制的投資領域,體現的是內外資一致性的管理,屬于國民待遇的一部分。
不過,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持續不斷地“瘦身”。
2018年12月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正式發布以來,經過三輪修訂,2020年版清單與2018年版清單相比,事項數量由151項縮減至123項,縮減比例達到18%。
如果與2016年試行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草案(試點版)》中的328個事項相比,縮減比例則進一步達到62%。
具體來看,2020年版清單相比2019年版減少了8項。其中包括放開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項目核準”“礦業權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碳排放權交易核查機構資格認定”等3條措施。
同時,根據“放管服”改革進展,又刪除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的檢驗許可”“報關企業注冊登記許可”“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資格審批”“證券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核準”等14條管理措施。
孟瑋表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每年動態修訂的工作機制,充分體現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成效,及時回應市場主體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的呼聲。
但在“瘦身”的同時,此次也審慎增列了少數事項措施。比如,將金融控股公司設立相關管理措施增列入清單。新增準入事項“未獲得許可或資質,不得超規模流轉土地經營權”。
崔衛杰認為,是否增減的主要依據是看是否有法律依據,不論增減,都應該“有法可依”。
近年來,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較快,為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多元化需求、服務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有少部分企業盲目向金融業擴張,風險不斷累積。
今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明確了對金融控股公司實施準入管理,由人民銀行頒發許可證。
在9月14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對金融控股公司依法準入和監管,體現了金融業是特許行業的理念,也符合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接下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還可能在哪些方面縮減?哪些方面增加?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大的趨勢是有增有減,但總量越來越短。”崔衛杰說,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推動許可事項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是大勢所趨,因此,未來會有更多的市場準入許可事項會移出負面清單,這也符合我國推進制度型開放和更高水平開放的總體要求。
所以,在崔衛杰看來,減少的事項應該主要集中在有助于提升市場化水平、有助于提升開放水平,或者隨著新技術等應用通過事中事后監管可以更有助于提高市場效率等方面的事項;增加的事項可能會更多集中在一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相關的領域。
一張清單背后的國內統一大市場
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也在推動形成國內統一大市場。
孟瑋表示,清單的修訂出臺,有利于進一步放寬準入限制、實現平等準入,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快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
11月2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刊發《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署名文章中表示,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擴大內需,可以釋放巨大而持久的動能,推動全球經濟穩步復蘇和增長。
劉鶴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改革問題。我們必須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形成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營造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掃除阻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羈絆,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高標準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社會生產力大發展。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稱,當前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潛在的,但由于行政區經濟格局的存在,使得市場碎片化。
而要建設統一大市場,劉志彪認為,主攻方向之一是,一方面要在跨區域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提供上,加強地方政府間的政策協同和配合,另一方面要貫徹執行國家統一的競爭政策,掃除地區行政和政策壁壘。
孟瑋表示,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重點突出了“全國一張清單”管理。
近三年來,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會同各部門各地方持續清理和規范違規制定的準入類負面清單,取消各地區自行編制發布的市場準入類負面清單23個,有效杜絕了“負面清單滿天飛”的情況,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統一性、嚴肅性、權威性都在不斷增強。
根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說明”,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另行制定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因特殊原因需采取臨時性準入管理措施的,經國務院同意,可實時列入清單。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1日公布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在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基礎上,制定深圳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放寬能源、電信、公用事業、交通運輸、教育等領域市場準入。
崔衛杰認為,在特定區域,有體現開放水平更高的負面清單,也符合我國漸進式推進改革開放的傳統——在局部地區試驗成熟的基礎上,再在更大范圍放開。
孟瑋表示,通過三年落地實施,已經實現了在全國范圍確立市場準入環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總體來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運行平穩,對全社會市場主體的預期和行為起了積極引導作用,企業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政府行為得到更好規范,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逐步實現更好結合。
崔衛杰也表示,除了更短之外,修訂后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特征,就是更加嚴謹規范。
“市場主體在自覺使用清單的過程中,對于年度修訂清單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孟瑋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