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區域經濟金融發展論壇暨‘2020天府金融指數’ 發布會”采用線上會議+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隆重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出席開幕儀式并以《新金融助力地方經濟協同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首先,劉元春校長提到:在市場經濟體系中,必然出現區域功能的重構,進而產生區域的分化。當這種分化觸及經濟的基本造血功能和社會的穩定,將成為戰略必須關注的焦點。在改進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里,利用新金融來處理地方經濟協同發展,特別是處理低增長區域的功能區再造,進行趕超型的發展。
劉元春認為,在應對區域分化中,主要采取的政策既不是進行簡單的資金資助,也不是傳統項目的構建,而是要在新發展格局過程中,根據各個區域的資源稟賦和在循環體系中的戰略地位,進行功能性的布局。這一布局需要從經濟社會大循環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政治功能、安全功能等進行整體性的新考慮。
最后他講到,而在改進過程中,存在的一大誤區就是簡單的按照市場原則進行配置資源。因為在分工體系下和資源完全流動的過程中,全面的重新配置將會產生極化效應和馬太效應。圍繞著一系列的增長極,將會形成相對獨立封閉的分工體系和循環體系,從而導致一些邊緣地區的崩塌,進而威脅大循環的良性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政策性金融的引導,但也要看到政策性金融在資源稟賦和循環戰略功能的構建中的局限。面對傳統政策性金融和市場化金融工具的雙重失靈,以科技賦能新金融工具,就能夠彌補目前的缺陷,即在區域功能的布局過程中,需要在市場與政策之間尋找平衡,而這種平衡的突破點就會體現在科技賦能金融這一系列的新金融上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