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區域經濟金融發展論壇暨‘2020天府金融指數’ 發布會”采用線上會議+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隆重舉行。IMI地方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劉紅偉發表演講時提到,要發揮金融支持作用,推動區域創新發展,形成更多共識,擴大“最大公約數”,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更好的對策。
首先他講到,監管與創新維度的最大公約數:資本支持科創、金融科技。發揮直接融資,特別要發展股權投資基金,一是完善退出機制,12月,全國首家S基金公開交易平臺試點花落北京,在未來,完善股權投資退出機制,S基金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二是要有容錯機制,政府基金、國資基金需要破除目前一些機制設計導致的堵點,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隨后,劉紅偉指出,地區差異與區域協同的最大公約數:要素資源梯次配置、產業鏈供應鏈協同。一是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科技成果的轉化需要多方努力,企業家的作用至關重要,應該像重視科學家一樣重視企業家;二是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產業基礎千差萬別,應該避免千人一面、運動式的產業謀劃,做好產業協同、區域協同、城鄉協調。
最后,他提到,從制度供給和需求的角度尋找最大公約數:營商環境改善和增強地方活力。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是國別體系,且有些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不夠。中國這樣的新興加轉軌的經濟體,需要有適配國情的指標,才能更好發揮指引作用。二是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中的地方活力應該被高度關注,從應對疫情來看,地方治理理念和能力的差異被集中顯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