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祝嫣然
近期湖南、江西、浙江等多地電力供應偏緊,出現限制用電情況。
煤炭作為電力的主要燃料需求大增,疊加進口煤炭數量減少,短期煤炭供應偏緊,煤價或仍維持強勢。
煤炭供應依然偏緊
多年未見的“限電”現象在今冬寒潮后出現,部分省份電力供應緊張背后原因引發關注。
國家發改委17日回應稱,多地出現限電的主要原因,一是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二是極寒天氣增加了用電負荷;三是外受電能力有限和機組故障增加了電力保供的困難。
數據顯示,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均已恢復到歷史同期較高水平,11月份全社會用電量50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增速創27個月以來新高,預計12月份到明年初全社會用電量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國家發改委表示,總的來看,全國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充足,能夠保障用電平穩。下一步將加強多渠道電煤供應,及時協調解決電煤運力,對一些確實存在短期電力供應缺口的地區,科學合理調度,確保居民生活用電不受影響。
國家能源局17日也表示,部署煤炭安全穩定供應工作,切實做好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督促各地區電力主管部門落實應急預案,做好防范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準備,指導電力企業做好搶修復電應急準備,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災害對電力系統運行造成的影響。
煤電仍是我國的主力電源。煤炭作為電力的主要燃料需求大增,而目前進口煤炭的數量減少,這也導致了煤炭的供應偏緊。11月份的進口煤炭為1167萬噸,同比下降了43.8%。
與此同時,煤炭的交易價格在持續上漲。國內期貨市場,上期所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18日再度漲停并再創歷史新高,焦炭、焦煤主力合約也均大漲近3%,均創出多年來新高。
中金公司認為,短期煤炭供應或仍偏緊,考慮到降溫持續,預計煤炭需求有望繼續增長,短期煤價或仍維持強勢。
平安證券表示,拉尼娜效應帶來的冷冬預期落地成真,需求支撐煤炭價格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火電電量無憂但短期內會面臨燃料成本的壓力;長期來看,煤炭價格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的上網電價將逐步理順價格傳導機制和分配格局。
能源央企全力保供電
隨著低溫、雨雪天氣的持續,一些地方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將持續到明年春節前后。近日,國家電網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大唐集團等能源央企紛紛宣布出臺系列舉措,全力保障煤炭、電力供應。
12月17日,國家能源集團江西公司單日發電量達8809萬千瓦時,繼12月15日創今年及歷史同期新高后,再度刷新紀錄。截至目前,所有火電機組全部滿負荷在網運行,為保障江西省電力可靠供應作出了積極貢獻。
國家能源集團19日稱,切實發揮能源央企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采取7項措施全力保障供煤供電供暖。包括加大自產煤生產,切實保障煤炭供應;確保所有供熱機組“零臨修”,自有供熱管網“零故障”,切實保障供電供熱;結合用戶實際適時調整保供方案,確保居民溫暖過冬;盡快開展和完成2021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和履約,穩定市場預期和煤炭價格等。
大唐集團湖南分公司表示,正進一步加大現場設備巡視,確保全系統15臺火力發電機組馬力全開,全部機組安全、環保、穩定、滿負荷在網運行,力保全省供電穩定。同時協調省內煤、省外煤,保證汽運、火運等來煤道路暢通。
國家電網18日出臺迎峰度冬確保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八項舉措。上述舉措包括確保電網安全運行、加大電力輸送能力、確保居民生活用電、加強需求側的管理等。國家電網表示,將充分發揮大電網平臺優勢,挖掘跨區跨省通道送電潛力,積極組織電力資源,確保祁韶直流、鄂湘、鄂贛等外受電通道最大能力送電,大力支援湖南、江西等地用電。
國家電網19日再次發布消息稱,面對嚴峻的電力供應形勢,國網湖南電力全面進入“戰時狀態”,配合政府部門開展有序用電工作,合理安排電網調度,組織工業負荷和部分商業負荷采取錯峰生產、避峰讓電等措施;在確保省內機組滿發情況下,積極協調上級調度和外省電力,爭取祁韶直流和鄂湘聯絡線按600萬千瓦穩定送入湘;優化水電生態流量管理,安排小水電低谷蓄水、高峰發電,增強頂峰能力;全力保證全省民生用電需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