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題為“科創連動世界”的億歐-WIM2020世界創新者年會隆重舉行,會議盛邀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創新者共聚線上,分享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實踐和對未來形勢的洞見。
在全球經濟低迷與疫情雙重壓力之下,科技行業“韌性”彰顯,而科技賽道投資更是絕對的“黃金風口”。作為大會的重磅議程,以“科創驅動價值投資”為主題的篇章成為了本屆WIM備受關注的焦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院長王田苗、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王毅喆、竹間智能創始人兼CEO簡仁賢、北京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殷緒成教授、億歐EqualOcean聯合創始人王彬等產學研界大咖分別圍繞“科創驅動價值投資”的主題,展開了精彩的分享和對話。
而作為本場環節中唯一的投資方代表,擁有20多年跨境投資經驗的光大集團海外投資旗艦——光大控股,更是近年來眾多優質科技企業背后的投資人。會上,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王毅喆基于深度扎根科技領域本身的科技投資理念,從全球視野與中國科技產業落地高度,首次分享了光大控股對科技領域的投資邏輯,他表示,“技術從實驗室到測試階段成功率是投資判斷的重要節點。科技投資的底層是科技本身,而不是商業模式。”
科技投資的核心是科技本身,并非商業模式
畢業于清華大學軟件學院的王毅喆,擁有十五年的投融資和企業管理運營經驗,專業背景+投資行業積累的寶貴經驗,使他成為國內極少數管理過兩支千億規模基金的管理人。此前,王毅喆曾成功參與打造了中國房地產基金第一名光大安石,同時擔任過公募基金子公司首譽光控資產管理公司的總經理,任期將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達到峰值2000億。
在本次論壇中,王毅喆與億歐聯合創始人王彬展開了對話,王毅喆坦誠地闡述了對科技領域的投資邏輯,他表示,投資科技領域最重要的是要專注于科技源頭,“深扎于科技領域本身”。事實上,這些年來光大控股一直在基于科技本身,做矩陣化投資布局,并成功捕獲了眾多科技細分領域的明星企業。
專注科技源頭 與伯克利、哈佛等頂級學府聯動
作為投資人中“學院派”的典型代表,王毅喆所帶領的團隊,擁有工科背景、金融、投行出身的多元化組合背景;在科技投資專業能力與資源聚集上,基金團隊與美國哈佛、伯克利、清華大學等國內外頂級學府進行聯動。“投科技最底層的就是科技本身,而不是商業模式。”王毅喆表示,“我們會與哈佛、伯克利、麻省理工等名校科研實驗室進行非常多的溝通,看從哪個實驗室出來的技術可進行商業化和產業執行,一般在這個階段會開始進行投資的考慮。”
產學研在科技創新的鏈條上發揮著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分論壇上,北京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殷緒成對高校學院科技能力轉化也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表示,目前高校在人工智能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不錯進展,但是在體系化的深度融合層面仍有待改進,若能高效系統化地實現跨學科、跨產業合作將能助力人工智能的長遠發展。
與全球科技投資巨頭強強聯手 投資成績卓越
除了與全球最頂尖的科研實驗室進行緊密聯動,王毅喆所帶領的基金深扎于科技本身的專業性同樣體現在合作伙伴上。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喆除了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的身份外,同時還是光控華登全球基金的合伙人,在這只基金背后,出現了是全球知名的老牌風險投資機構——華登國際。1987年成立于美國硅谷的華登國際已深耕高科技領域投資30多年,曾成功捕獲超過110家IPO企業,被業界譽為“世界半導體基金第一名”。2017年,光大控股攜手華登國際成立了光控華登全球基金,開啟了專注投資于半導體及電子信息產業鏈創新公司的全球化投資。
據悉,光控華登全球基金已投資布局全球范圍內10家優秀公司,包括美股上市公司ACM Research、Aquantia Corp,以及全球領先的OLED屏幕設備制造商Kateeva(科迪華)等公司,涵蓋了半導體晶片設計、智慧穿戴設備、高端精密設備制造、智能數據分析等多個細分領域,投資成績卓越。
此外,王毅喆與王彬的對話中還透露了,目前光大控股正在與香港科技局展開非常深度合作,意圖利用自身“投資+科研+產業落地”的全方位能力與資源,聚集與培育亞洲領域新的科技產業發展地;加之其在跨境資產管理方面的優勢,光大控股形成了從科學技術到科技產業孵化一體化、全鏈條的投資模式。
科技投資 專注技術深入到產業中效率性判斷
在科技投資領域,光大控股亦堅持專注科技深度與產業深度的縱向挖掘。對此,王毅喆分享了兩個判斷標準,“第一是技術要有領先性,其次在技術之上要形成產品。”
技術從實驗室到測試階段的成功率,是決定投資與否的關鍵要點。“產品進行產業化投入之前需要在大廠里面做測試,這就給我們判斷是否繼續投資提供了很好的數據,這種測試往往會產生1+1>2的效果,良好的測試結果能為企業贏得不少訂單。”王毅喆進一步解釋,“這時候做判斷并不難,難點是對它本身技術和測試的判斷,需要投資人具備技術深度和產業深度。”
在王毅喆看來,被產業使用的技術才具備真正的投資價值。“光大控股科技投資階段以早期和中后期為主,早期我們更關注技術本身和團隊建設,科學家本身的價值是做出產品,所以我們會看團隊產品技術領先程度,包括考慮未來的應用場景。”
對于王毅喆提出科技投資判斷觀點,竹間智能創始人兼CEO簡仁賢表示,“創業者們要專注在核心技術的開發,從中美競爭看來,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自研能力。只要科技能創造價值,其核心部分就要不斷迭代和改進,自研是科技產品成功的重要因素。”
科技公司發展必備要素:技術+市場+銷售的優質組合型團隊
對于科技公司團隊建設上,王毅喆在會上也提出對于科技公司團隊組合黃金法則,他表示,“科技公司的初創階段,若團隊缺乏市場拓展能力這種問題還可以接受,但到A輪左右一定要相對完整,技術+市場+銷售的優質組合型團隊,是科技公司發展壯大的必備要素,產業深度方面,我們希望有資深的產業級專家、科學家帶團隊做這件事。”
以平臺資源,為被投企業提供產業孵化矩陣服務
在投資方式上,光大控股也有一套自己的打法,即矩陣式科技投資及投后管理。
王毅喆介紹稱,“對不少國外高科技公司,我們會將其帶到中國來進一步發展,幫助他們來打開中國市場,甚至會直接幫助其在中國境內實現IPO。”這得益于光大控股在資產管理板塊的全方位布局,除了股權投資外,還能對企業進行全鏈條賦能。
而王毅喆口中的平臺資源,就不得不提,深耕產業投資20余年,作為中國領先的股權投資與跨境資產管理機構光大控股。成立于1997年的光大控股,是一家以另類資產管理為核心業務的香港上市公司,通過所管理的多個私募基金、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夾層基金、母基金、固定收益和股票基金等,與投資者共同培育了眾多具高增長潛力的企業,同時還配合中國企業的發展需求,將海外的技術優勢與中國市場相結合,為中國及海外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截止2020年6月30日,光大控股資產管理規模港幣1572億元,管理基金數量74支,已投資案例超過300家,其中不乏銀聯商務、愛奇藝、萬國數據、華大基因(300676,股吧)、貝達藥業(300558,股吧)等明星公司,更有超過150家企業通過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等方式退出。
PE行業內首個提出供應鏈金融企業全周期投后管理模式
王毅喆表示,“光大控股利用自身優勢,推行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就是想從產業鏈角度切入,打通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難點問題,為上下游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反向推動核心企業的產品銷售與企業發展。”簡而言之,在其投資和管理每一個企業,基金團隊都會積極實踐用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去給企業及其上下游產業做服務。據悉,這也是目前PE行業內首個將供應鏈金融手段融入投后全周期管理模式的投資基金。
此外,王毅喆表示,光大控股會通過自身在科技領域沉淀的產業研究成果幫助被投企業完善底層布局。而與頂級院校合作,則對于被投企業的IP打造、人才配置以及產品完善方面有非常大的支持。
會上,王彬同時主持發布了《2020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創新TOP50研究報告》及《2020全球半導體芯片科技創新TOP50研究報告》。他表示,目前AI投資趨緩且集中,主流AI應用技術漸顯。2020年受疫情影響,各行業產生迫切的數字化轉型需求,硬件需求增長,推動半導體市場規模增長。一級市場對于中國半導體芯片企業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中國芯片行業在度過泡沫期后,將迎來新一輪平穩的增長期。
億歐預測,AI處理器賽道——數字化轉型需要高算力AI芯片滿足需求,與AI相關的AIoT、汽車智能網聯場景的企業會更受資本關注;IoT賽道——IIoT, IoMT有待開發,前景無限;汽車芯片賽道——注重生態,圍繞主機廠布局,資本將集中于已有生態的初創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