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企業年金為代表的第二支柱正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國企業年金的企業數量10.2萬個,覆蓋職工人數2669.7萬人,基金規模達2.09萬億元。“守正出新,行穩致遠”,在12月18日舉辦的平安養老險年金投資客戶論壇上,業界深度探討了年金行業發展大勢、資本市場與投資策略展望、宏觀經濟及股票投資等重要議題。
平安養老險是行業內首批養老金產品創新開發者,一直積極推動行業內產品化投資,不斷根據市場需求開拓不同類型的養老金產品。截至目前,公司布局的產品線涵蓋年金投資全范圍,體系完備、鏈條完整,為各類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不同類型產品選項。
養老金如何投資?它如何區分于常規的基金管理模式?平安養老險投資總監李志磊表示,目前平安養老險對于產品工具化改造相對很成功,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針對相關的養老金產品把歸集化管理和工具化進行了一體的設計,最大化保留了基金經理個人風格的同時,也慢慢體現了產品的穩健性。目前來說,平安養老險在投資端提高了科技含量以適應年金的管理模式,保持了行業領先。
開啟養老年金的數字化轉型
當前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正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整個金融行業。在“科技賦能”的大背景下,金融投資智能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人工智能幾乎貫穿了整個投資流程的各個環節,“數字化”無疑是各行各業一個新的賽道,全球保險業正在進入數字化時代,領先的傳統保險集團紛紛開啟數字化轉型。
而養老金管理行業對于科技應用的基本態度就是技術成熟及兼顧傳統。目前成熟的技術手段(A人工智能,B區塊鏈,C云計算,D大數據)對養老金管理的難點、痛點,理論上幾乎都會有幫助和可想象的應用,疫情更是進一步加速了保險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在業內人士看來,養老金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在平安養老險已經全面開始。早在疫情期間,企業關心的是年金業務能否正常有序開展。平安養老險彼時就通過各類科技服務舉措保證戰疫時期企業年金業務的穩定,確保企業年金業務正常有序開展。
在中國平安(601318)“金融+科技”戰略指導下,近年來,平安養老險更是積極向科技賦能數據化經營轉變,依托于平安集團資源,引入了AI技術、大數據技術、云技術等。這些科技含量十足的應用,使得平安養老險在投資運營風控、資產配置模型、信用風險控制方面得到顯著的提升。如平安養老險如今可借助KYZ平臺合作,KYZ包含投資風險智能顧問、智慧發行、智慧建模的三個子系統功能,有效降低了平安養老險相關產品的投資風險同時大大提高了發行效率。
后疫情時代養老資產怎么投
一直以來,我國養老金體制與資本市場有明顯的依存性關系。隨著人口增加以及老齡化發展,要想養老金體制能夠得到滿意的結果,必然要促進經濟增長,經濟的增長首先就需要有足夠投資,養老金是最大的儲蓄資金來源,這些儲蓄資金需要通過合理優化配置轉換為投資,獲取回報,這一過程也在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
養老金產品已成為年金市場的投資管理的主要工具。平安養老險產品投資運營部總經理馬靖認為,通過產品化投資,調整年金計劃層面、組合層面的資產配置和投資品種。養老金產品也從單一的權益類、固收類產品,發展到資產類別細分以及個性化的創新型養老金產品。
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后疫情”時代養老金產品該怎么投?肯定并不是簡單的1+1=2。
平安養老險年金投資部總經理時旻軼表示,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各國央行在疫情發生后實施的大規模的寬松政策,帶來了全球債務率的顯著提升,債務率的提升意味著宏觀經濟增長中樞的下移和利率水平的回落。在國內經濟未來進入低增長背景下,優質權益資產仍將成為長期配置的首選。
談及權益投資領域的投資機會,時旻軼認為,在后疫情時代,結構性的機會將層出不窮,養老金產品也將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尋找好的配置機會。一方面,隨著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傳統行業面對疫情的沖擊反而加大了龍頭企業的集中度,后疫情時代面臨著更好的競爭格局。另一方面,疫情后各國推出的財政刺激,也讓企業獲得融資的能力得到加強,無形中加快了行業的技術變革和發展進程。布局應側重于仍受疫情抑制尚未完全恢復的板塊,此外,對應中期國家布局制造強國戰略的先進制造業板塊也值得關注。
在非標債權方面,平安養老險直投業務部執行總經理史健忠認為,保險債權投資計劃產品具有較好的發展趨勢,更為安全合規的基建行業受到青睞。史健忠表示,平安養老的風控體系會隨時根據市場的變化做一些前瞻性的調整,極早把風險和預警設定在過程中,加上集團統一的風險管控,保證了整個債權投資的安全性。在監管層面上,包括保險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政策都在逐步寬松,在提升養老金參與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推動其自身的穩健增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