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 WeGame平臺正式上線《星際戰甲》國服新版本,同時有消息稱該游戲將由創夢天地和騰訊WeGame聯合運營。不過,等等,《星際戰甲》不是樂游的IP嗎?樂游不是被騰訊收購了嘛?怎么創夢天地又出現了?
圖片來源于WeGame官網
其實在11月5日《星際戰甲》版號下發時,就可嗅到一絲不同尋常。盡管創夢天地未能收購樂游,但《星際戰甲》版號上的出版及運營單位卻均為創夢天地,而最終以近14億美元收割樂游資產的騰訊正是其第一大機構股東。
樂游科技控股旗下除了《星際戰甲》研發商Digital Extremes(下簡稱“DE”)外,還囊括了位于倫敦的Splash Damage(下簡稱“SD”)和位于美國的Certain Affinity(下簡稱“CA”)。這兩家均為具備3A游戲制作能力,全球研發實力排名top10的游戲外包工作室,尤擅制作主機及PC端的TPS、RPG游戲,參與了《戰爭機器》、《光暈》及《使命召喚》等知名AAA游戲制作,是真正的站在大作背后的大神。
單款游戲給騰訊帶去的收入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據樂游2019年年報披露,加拿大區域收益1.74億美元(占公司總營收約80%),主要來自于《星際戰甲》的運營和持續更新。相對14億交易作價,已上線7年的《星際戰甲》似乎難以支撐單獨估值。但如上所說,SD及CA的3A研發實力,或許才是騰訊收購樂游如此大幅溢價的原因。
受監管政策等原因影響,中國的主機時代一直沒有來臨,但機遇已在轉角。今年流行了一個新詞“內卷”,用在各游戲廠商對國內流量的爭奪上也恰到好處。受疫情催化,背后有人真金白銀撐腰的在線教育對買量的投入可謂是熱情似火。據熱云數據ADI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Q2開始教育類App投放產品數占比一路上漲,Q3占比接近14%。流量紅利不再,國內手游市場競爭白熱化,主機游戲將會是突圍游戲行業內卷的最大可能。
而騰訊也從未放棄蓄力。近年來騰訊在國外開啟瘋狂撒錢模式,一路買買買。就2020年,加上樂游已收購/投資了近10家海外游戲上市公司,在主機游戲等方向持續加碼布局。累計來看,騰訊已在海外投資30多家游戲公司,手握大量IP資源。IP加上全球top的研發能力,看來騰訊已做好正面迎戰全球主機/端游市場競爭的準備了。
圖片來源于游戲陀螺
12月14日是樂游在聯交所交易的最后一天,12月23日將正式退市,接下來即將進入騰訊收購樂游的最后階段。由于涉及到中加美英四國資產,整個交割過程相信也是復雜且冗長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樂游發布公告接受騰訊收購要約的前兩天,8月25日創夢天地公告,天美工作室總裁姚曉光及光子工作總裁陳宇加入公司董事會,不知其中是否有其他安排。
當然,就《星際戰甲》來說,作為已在海外上線4端(PC、PlayStation4、Xbox One及Switch)的游戲,相信必然會推出mobile版,那還有除了比中國市場更好的選擇嗎?誰來做誰來發?到時創夢天地扮演何角色,就交給時間來回答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