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
于正
郭敬明 于正
21日晚,瓊瑤、高群書、束煥、王小平、趙冬苓等111位影視編劇、導演、制片人、作家聯合發表署名公開信,在冬至深夜向行業和社會發出強烈呼吁:抄襲者不應成為榜樣,公開抵制于正、郭敬明出任演技類綜藝節目導師,批評最近播出的《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等節目為追逐點擊率、收視率、博取觀眾眼球使用有抄襲劣跡的編劇、導演。據111人之一的編劇汪海林透露,公開信發出后,又有數十位業內人士主動聯系加入簽名活動,后續會有補充后的完整名單發布。
公開信里主要說了什么?
這樣的導師販賣“成功學”影響惡劣
公開信表示,近來,在一些網絡平臺、電視臺的綜藝節目中,有抄襲劣跡的編劇、導演(于正、郭敬明)屢屢以節目導師、嘉賓的面目出現,在節目內外進行話題炒作,以此追逐點擊率、收視率,博人眼球。尤其是郭敬明、于正在法院判決后,拒絕執行法院的道歉判決,未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做出任何檢討,在網絡平臺、電視臺被捧為導師,讓他們販賣“成功學”,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青少年樹立了非常壞的榜樣。
公開信鄭重呼吁,立即停止對這些“劣跡從業者”的宣傳炒作,對相關節目做出修改調整。公開信還強調:嚴厲打擊和懲處有抄襲剽竊違法行為的編劇、導演,媒體平臺應弘揚時代正氣,多宣傳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主動拒絕這些有劣跡且不加悔改的創作人,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將他們從公眾媒體中驅逐出去。
為什么是郭敬明和于正?
二人都曾身陷抄襲官司被指德不配位
郭敬明和于正此前都曾身陷抄襲官司。2006年,法院判決認定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的《圈里圈外》。郭敬明進行了賠償,卻拒不道歉。
2014年,瓊瑤訴于正《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在這場維權官司中,業內139位編劇、制片人也曾聯名譴責于正。
按照編劇汪海林的說法,郭敬明、于正的所作所為令他們早已在編劇行業“社會性死亡”,然而近期卻分別擔任表演類綜藝《演員請就位》和《我就是演員》的導師,兩人在節目中均處于核心位置,對演員表演和行業現象頻頻發聲,在場內場外均引起很大爭議。這皆因其過往抄襲案件中的言行被質疑德不配位。在《我就是演員》開播前,于正發微博稱,既然做了考核官,就會像一面照妖鏡一樣死死盯著參加節目的選手,此番言論立刻引來業內“賊喊捉賊”的嘲諷;而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中執導的影視化作品《無量》,給自己署名編劇,給另外兩位編劇署名為“副編劇”——這個尷尬的“新職位”更是遭到編劇界的強烈譴責,已經引起了一輪關于尊重編劇署名的行業爭議。
公開信背后有何深層次原因?
對平臺、資本的價值觀導向提出質疑和對抗
編劇汪海林向北京青年報記者透露,剛剛成立的中視協道德委員會上周進行了調研會,多位委員對兩人在節目中言行的破壞性示范作用,感到義憤填膺。
在他看來,這次集體抵制行動不光是針對于正、郭敬明二人,更深層是“行業內容從業者對強勢平臺、資本所把控的生產價值觀導向提出質疑和對抗”。“觀眾總是質疑我們的影視作品為何總是甜寵、總是爽劇、總是懸浮?事實上這樣的質疑、沖突和反對每時每刻也發生在我們內容創作者每天的工作之中。平臺和資本在現實中處于強勢地位,但是也不意味著就能掌握絕對的話語權,我們作為內容創作者不能不博弈就投降。”
文/本報記者 楊文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