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新消費群體影響下保險發展方向、全面展現以80、90后為主體的年輕人群保險消費觀念,12月25日,平安人壽攜手復旦大學保險科技實驗室、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中國銀行保險報重磅發布《城市新中產保險消費生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通過分析平安人壽十年來合計超一億份保單的保單數據,描繪讀80、90后人群保險畫像,挖掘80、90后人群的購險行為、保險意識和購險動因特征,并提出專業的購險建議。
當日,平安人壽聯合《中國銀行保險報》對數據報告進行線上直播發布,并邀約復旦發展研究院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許閑,中國銀保傳媒黨委委員、總經理杜增良,中國平安人壽深圳分公司業務總監吳晉江對數據報告內容進行深入探討。許閑表示,報告基于海量保單數據分析得出的12大發現,對行業、保險從業者和年輕一代保險消費群體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將從保險的視角為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現實指導。 杜增良表示,隨著國民的健康保障意識的健全,未來,商業健康保險將不僅是金融產品,也是日常的消費品,買保險將成為很多老百姓主動自愿的行為,從“要我買”變成“我要買”。
80、90后保險需求旺盛,保險消費呈現年輕化趨勢
從2010-2019年間各年齡段新增保單的變化趨勢上看,80、90后的保險購買比例呈上升趨勢,在2019年更是達到48.9%,達到當年新增保單的近半數。許閑表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80、90后人群日益健全的保險消費觀念和旺盛的保險需求,年輕保險消費市場潛力十足。“作為一個從業者,想為當下的80、90后這些消費主力人群配置真正適合、滿足其需求的保險保障,先了解80、90后的生活狀態很重要。”吳晉江表示。
報告顯示,除00后外,越年輕的群體持有的人均保單量越多,具體到險種上看,無論人壽保險、重疾險、意外險、年金險,主力消費者都向80后甚至90后傾斜。隨著年齡的增加,80、90后不僅注重為自身投保,也更加關注全家保障。
星座購險面面觀:金牛座最“摳” 巨蟹座最“大方”
80、90后保險購買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區和星座差異,東部沿海省份的80、90后購險表現積極,在80、90后保單占比最高的十個省份中,有7個為東部沿海省份,河北、福建、廣西分列前三甲,而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則排名靠后。80、90后中,不同星座人群的保單數量也呈現較大差異。12個星座中,巨蟹座對保險的購買需求居首,以“會省錢”著稱的金牛座保險購買最少,而雙魚座則呈現較大的性別差異,女性購險占比顯著高于男性。
80、90后是重疾險投保主力 輕癥保障需重視
作為城市新中產,80、90后正逐步成為社會和家庭的中堅力量,同時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工作生活壓力和潛在風險。保險正是80、90后應對風險的有力工具,其中,重疾險作為應對潛在的疾病風險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80、90后重視。
報告以平安人壽主力重疾產品“平安福”系列保險產品計劃(下稱“平安福”)的保單數據作為觀測對象,結果顯示,重疾險客戶日益年輕化,80、90后投保“平安福”合計占比72%,成為“平安福”消費主力。而女性投保“平安福”更為積極,占比58%,且隨著年齡增長,女性投保比例持續增長。
此外,輕癥的保障也不容忽視。重疾險涵蓋輕癥更有助于消費者以高性價比的方式管理疾病風險,以“平安福”為例,80、90后因輕癥而出險并獲得賠付的比例遠高于重癥。90后輕癥出險并獲得賠付的比例是重癥的20.9倍,80后輕癥出險并獲得賠付的比例則是重癥的13倍。
保險科技激活保險市場,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保險科技綜合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多種技術,不僅有效提高傳統保險業經營效率,也推動了保險全鏈條的創新,進而有力促進行業發展。80、90后受互聯網的影響更大,且對新技術接受程度較高。保險科技一方面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促使健康保險市場高效運行,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保險科技的應用也向保險公司提供了關于消費者更高、更廣維度的數據,幫助保險公司了解消費者,從而推出更符合消費者期待的保險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激活80、90后的健康保險需求,形成良性循環。
平安人壽表示,公司始終致力于發揮保險保障優勢,為客戶美好生活保駕護航。此次聯合權威學研機構產出《城市新中產保險消費生態報告》,旨在進一步關注80、90后購險需求,推動公司更好適應80、90后的購險特征,從而探索推出適應年輕群體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同時,對于年輕群體保險消費行為的研究,也將為行業未來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