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 李秀華
2020年,基于年初新冠疫情的肆虐及其全球范圍的波及,中國經濟在一季度曾大幅下滑,近期經世行報告確定,中國經濟以快于預期的速度實現復蘇。然而,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這些內外部因素下,中國車市也將面臨一定的挑戰。
事非經過不知難,困境中每一個車企都面對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在2020年挑戰中夾帶一個“不速之客”新冠,中國車企在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下,能夠實現一個“穩”字尤為不易。
“穩”是大局,“保”為底線。回顧2020年全年,在持續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穩”的前提下,面對疫情沖擊,中央運籌帷幄,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現在看來,“六穩”、“六保”正有序進行。而以比亞迪(002594,股吧)為代表的中國車企,雖經歷了階段性的“陣痛”和“質疑”,依然用穩健增長的業績以及快速上漲的股價,來回饋投資者,在穩中闊步向前。
【“活下來”才能往前走 歷“劫”后方能不敗】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這個踏遍全球的“不速之客”,考驗著汽車產業鏈上的每一家企業。今年對于很多企業而言,“活下來”是首要目標。而能“活下來”的企業,又將如何活得更好,活得更健康,則考驗著企業的戰略規劃和長期的技術積累。
面對疫情,國家對新能源的規劃與支持更顯可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到,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造車的幾大勢力正在持續重構。以中國市場為例,比亞迪為代表的企業在新能源汽車上獨占鰲頭,新技術新模式新人才仍在不斷進入。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今年外部環境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大浪淘金將為產業留下最好的金子,競爭促進技術升級,占有先機的企業將在優勝劣汰中勝出。
眼下,一場席卷全球汽車產業的大變革已經來臨,困難和機遇并存。尋找新增量、打造新動能、掌握新技術是比亞迪等一眾車企制勝的關鍵。
過去十余年間,新能源汽車產業總是利好與質疑并存。在全球大趨勢下,一些階段性的投資機會成就了很多風口之上的車企。眾所周知,產業紅利的背后,是能源革命、人類未來、巨大市場這幾大推動力,令這一趨勢勢不可擋。
比亞迪公告表示,今年第四季度,預計汽車行業持續向好,新能源汽車銷量穩步增長。公司全新旗艦車型“漢”和改款旗艦車型“唐”憑借強大的綜合實力已累積大量在手訂單,預計將繼續推動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強勁增長。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大巴憑借良好的口碑,市場拓展順利,預計銷量較去年同期實現大幅增長。燃油車業務方面,宋 Pro 持續熱銷和宋 Plus 的熱賣,傳統車銷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方面,主要客戶份額持續提升,成功導入新的手機及其他智能產品全球領導廠商,玻璃陶瓷及新型智能產品出貨量增長迅猛。光伏業務繼續保持平穩發展,防疫物資市場供給逐漸穩定。
不僅僅是比亞迪,實際上,今年全球車企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積極布局,未來行業或將迎來更理性競爭,從而持續拓寬新能源汽車賽道。
盡管在新能源汽車前進的道路上,隨著產品、技術的革新,包括比亞迪在內的車企自然也有來自外界的質疑聲,例如年初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引發的網上“論戰”。但隨著最新技術在產品的落地,用戶體驗和產品質量才是硬道理,最后,事實勝于雄辯。
目前比亞迪漢逐月增加的銷量,已然說明,消費者更愿意去看到技術的進步與產品體驗的改變。一名行業人士指出:擔憂關切越多,未來希望越大。車市“冷”中有“靜”,行業將進入一個調整后的競爭格局。在當今國內外市場環境下,有助于倒逼中國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或將促使產業爆發期提前到來。
【歷經考驗之后 新能源市場未來可期】
令人感到鼓舞的是,政策的風向和市場心理保持了高度一致。今年以來,國家頻頻出手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使用。
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4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二零二二年年底,通過補貼平緩退坡實現行業健康平穩的發展。
另外,2020年6月,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進一步完善乘用車企業按照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所進行的考核,進一步推動汽車產業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鞏固領先廠商的優勢地位并實現行業的汰弱留強,最終實現新能源汽車行業長期健康的發展。
面對不斷的利好政策,新能源概念股尤其是龍頭企業比亞迪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從鼓勵汽車消費政策可以看到,國家并不會讓新能源車銷售增長過慢,長期將利好于新能源汽車板塊,尤其利好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股份等。
據IDC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16萬輛;2021-2022年得益于疫情后的車市反彈和財政補貼期限的延長,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實現大幅增長;2023年以后隨著補貼退坡,市場將回落到較為平穩的增長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約542萬輛。產品結構方面,純電動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的份額將由2020年的80.3%提升至2025年的90.9%。
有觀點指出,當前政策有利于引導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等車電分離的消費方式,降低消費者的購車成本,也有利于現階段中國汽車產業的有效去庫存。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依靠技術和產業本身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未來幾年會逐漸進入產業爆發或者業績兌現的時間點。
厚積薄發。在突如其來的疫情“劫難”中,企業以往所積累的一切,有了一次檢驗;也是企業長期積累后的能量爆發,危機應對得當與否的一次檢測。中國經濟在困難和挑戰下展現出強大韌性,顯示出勃勃生機,只要堅定從容辦好自己的事,中國經濟必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對于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車企乃至中國車市而言,在困境中“活下來”了,活得更好的未來還遠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