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活動走進景區,講座中帶你游覽歷史古跡,以“文”賦魂,提升文旅融合的魅力值,以“網”為媒,搭建文旅融合新平臺。海淀區通過將閱讀與旅游巧妙結合的活動方式,激發廣大市民的閱讀積極性,引導他們走進海淀特色景區,感受地域文化魅力,進而推動全民閱讀、全民旅游的雙向發展。
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海淀區2020年“書香飄海淀·閱讀E起來”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本次活動積極探索“全民閱讀+文旅融合”服務理念,通過舉辦形式新穎的全民閱讀活動等措施,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
閱讀走進景區 感受地域魅力
通過對“三山五園”的起源、稱謂以及各園林的主題特色介紹,讓在場的孩子和家長們全面地了解三山五園的“興、建、變”。另外,對暢春園及圓明園這兩處園林的詳細解讀,又讓聽眾們切身感受到了古代中國建筑(601668,股吧)及文化在鼎盛時期的輝煌。
12月5日,“書香飄海淀,閱讀E起來”系列活動——“三山五園”小導游在海淀區溫泉鎮文化服務中心舉行。
參加本次活動的主要有孩子和家長。他們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熱情和期待,現場座無虛席。對“三山五園”傳統歷史文化的學習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活動中家長和孩子們積極互動,用各種方式研習“三山五園”相關歷史知識和分享個人感悟。
“三山五園”是對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統稱。“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五園”是指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因此,作為北京的“金名片”,海淀區自古就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優美環境,它承載了古都文化最輝煌最璀璨的歷史,不僅是古時的“園林紫禁城”,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結地和典范。
這次活動的另一個特色是教會未來“小導游”用思維導圖梳理“三山五園”相關歷史知識。活動中,孩子們不僅了解了思維導圖的繪制要領,還在現場實際操作了一番。最后更有孩子結合自己梳理的思維導圖,現場做起了“三山五園”小導游,向聽眾介紹三山五園的興衰。另外,還有一些孩子對“三山五園”的建筑設計很感興趣,他們通過繪畫三山五園中的部分建筑表達對中國建筑文化的熱愛。
同時,今年也是“火燒圓明園”的160周年。為了銘記這段歷史,活動最后,孩子們用集體朗誦《少年中國說》的方式表達了對復興中國、對“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的決心、信心和勇氣。“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通過本次活動,家長和孩子們不僅加深了對三山五園的歷史文化內涵的理解、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更激發了人們對復興中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全民閱讀班列 行走的博物館
作為2020年海淀區全民閱讀季“書香飄海淀 閱讀E起來”系列活動之一,“閱看閱美——三山五園歷史文化主題列車閱讀空間”日前開通,海淀區運用三山五園題材的古代繪畫、經典書籍等特色文化IP,對西郊線有軌電車內外進行裝飾,打造流動的三山五園歷史文化博物館。
走進車廂,驚喜繼續。車門上、把手上、頂棚上、車座上,都裝飾了與三山五園有關的古畫等元素,包括清代帝后的畫像等,上面還有海淀區圖書館、文旅@海淀APP、文旅海淀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掃碼二維碼,能看到與三山五園有關的書籍。“以前是窗外的風景美,現在車廂里也賞心悅目。今天回去,我就去海淀圖書館借幾本書,好好了解三山五園文化。”祁女士表示。“三山五園剛剛入選首批6個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之一,當前海淀區正在全面推進三山五園地區文物合理利用和傳承發展,在西郊線打造三山五園歷史文化主題列車閱讀空間,是我們挖掘深厚文脈、提升宣教傳播力的一種嘗試。”海淀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陳靜表示。
11月24日 ,“悅讀大巴車 書香飄萬家”上地街道全民閱讀活動在上地e家如約舉辦,本期的活動主題是旅游旅行。早上8點半,社區居民們陸陸續續來到上地e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入場簽到、掃健康碼、測體溫等工作后,陸續進入活動區域。首先分享的是梁小波老師,他是胡同里長大的80后,閑暇時游走在城市和圖書館之間,目前已走遍中國100多個城市,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旅游旅行與讀書》,看繽紛的風景品味不同文化,讀萬卷書,也是行萬里路,任何有聲的形式都可以被文字無聲的記載。崔靜老師國家中級英語導游員,旅游職業生涯17年,足跡遍布世界30多個國家,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故宮六百年展——丹宸永固》,從《考工記》到《永樂大典》無一不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從銘文磚、“金磚”到脊獸,更傳神、淋漓的讓人感受到事物背后的技藝。上地e家“上地之聲”朗誦社團團長馬國生等三名成員現場朗誦,他們聲情并茂的演繹,贏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主題分享環節結束后,居民們就迫不及待的來到活動現場書籍展示區,在這里,不僅可以免費閱讀,還可以用自己閑置的圖書來置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生命奔流不息看盡世間繁華。映目直播平臺對本場活動進行了直播,觀眾訪問總人數達到6000余人 ,評論數900余條。
文化歷史講座 帶你游覽古跡
通過舉辦豐富的歷史文化講座,把北京皇城文化和保護傳承的建議帶給了大家,讓大家了解到中華民族發展的文化和價值。
11月19日,海淀區全面閱讀系列活動,在海淀區紫竹院街道舉辦了一場由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新立老師帶來的主題為《帶你北京皇城走一遭》的精彩講座。多年來,梁老師一直致力于對北京歷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多次參與北京遺存古跡的實地考察、調研、保護規劃等社會活動。梁老師說,北京皇城建于明朝初年,皇城墻周圍長十公里。1912年,在皇城墻經歷近六百年的風雨后,被拆除,僅剩部分南城墻。雖然皇城墻已經所剩無幾,可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卻留下不少逸聞趣事。梁老師從已有研究成果出發,站在歷史與文化的高度,給大家介紹了明、清及近現代北京皇城建筑的發展歷史以及城墻、城門構造式樣,以及在建筑藝術上獨特的文化風格,還介紹了六百多年間皇城歷史上的變遷。梁老師對北京皇城建筑興衰過程的系統梳理,使大家了解了北京皇城內各部分的變化及各階段布局特征,認識到保護皇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所在。在互動交流環節中,梁老師為居民們推薦了關于北京古城墻方面的專著,強調北京皇城文化具有的唯一性、藝術性、真實性等特質,它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梁老師希望大家對北京古城的歷史有更多地了解,同時對古城保護和北京城市未來的規劃走向有更多思考。紫竹院街道居民紛紛表示,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希望海淀區全民閱讀活動多搞這樣的講座,他們也會積極參與。
10月16日,北京靜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邀請葫蘆烙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來到屯佃社區,為社區群眾帶來葫蘆烙畫非遺技藝表演,同時開展贈書導讀。現場教學傳授大家葫蘆烙畫非遺手工技藝,發放三山五園書籍,講述三山五園故事。本次活動是2020年海淀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之非遺制作陪你閱讀三山五園系列活動的其中一場。本次活動由海淀區文化和旅游局指導,海淀區圖書館支持。活動圍繞弘揚傳統文化、以經典導讀助推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知、營建京西文化空間為主題。以非遺技藝輔助書籍閱讀,讓傳統文化在導讀中相互促進,激發大家的閱讀熱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