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機構最集中的城市,上海持續在吸引外資方面交出亮眼答卷,并加碼發力。在12月2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表示,目前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67家,其中財富500強企業落戶地區總部112家。
華源提出,接下來,上海將實施“總部增能行動”,創新資金管理、境外融資、數據流動、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的功能性政策,打破人才、創新資源等要素跨境流動瓶頸障礙,鼓勵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亞太總部、全球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進一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上世紀90年代,上海率先提出吸引財富500強和跨國公司總部機構的戰略設想,并于2002年率先出臺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政策。
據華源介紹,在過去的5年里,上海共組織10場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頒證儀式,在境內外舉辦各類投資促進活動數百場。今年7月22日舉行的上海市外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共有54個外資項目集中簽約,投資總額超過80億美元。總部位于日本東京的上海寺岡電子有限公司(下稱“寺岡電子”)就在現場完成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簽約。
寺岡電子財務部長李麗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自1992年進入上海,2018年在上海設立了跨國公司研發中心,今年又增設地區總部,計劃是整合總部公司在中國、新加坡和印度的業務。
華源介紹,下一步上海將大力吸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高附加值服務業來滬投資。
就在一周前,德國科技巨頭賀利氏與復旦大學于12月16日正式宣布,雙方將在第三代半導體關鍵技術領域開展項目合作。早在2014年就把大中華區總部設在上海的賀利氏,近年來持續加碼投資中國。最新產學研的合作,雙方將聚焦先進封裝、電力電子封裝和器件、材料表征測試等領域,開展多個科研項目。
作為上海市政府首批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企業,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富士膠片”)也于今年11月23日正式啟用了“開放創新中心·中國上海分站”。
全球放療設備制造巨頭、瑞典企業醫科達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后,把區域總部搬到了上海。醫科達中國區副總裁、市場總監劉建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以來,上海相繼推出加強投資促進32條、進一步利用外資“24條”等舉措,是在用更開放的懷抱、更堅實的舉措迎接全球企業,也大大提振了外商在華投資的信心。
同樣把地區總部設在上海的GE在當地的航空、醫療等業務不斷增強。其中,GE在張江建立的診斷藥物基地,是該企業在全球最大的對比劑生產基地,占全球產量的60%,產品出口至全球近30個國家。
GE在上海總部建立的機隊支援中心,則是公司在美國以外唯一一個全球機隊支持中心,與美國的機隊支援中心“輪班”合作,為全球近4萬臺GE及合作伙伴生產的發動機提供全年無休的服務及數據采集、監控和診斷。
華源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上海實際吸收外資超過920億美元,約占歷年累計吸收外資的1/3。“特別是今年以來,上海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穩外資工作,預計今年全年實際吸收外資將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在這樣的基礎上,上海接下來將實施“總部增能行動”,創新資金管理、境外融資、數據流動、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的功能性政策,打破人才、創新資源等要素跨境流動瓶頸障礙,鼓勵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亞太總部、全球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進一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諸旖在當天的發布會上稱,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是上海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高能級總部,提高吸收外資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內容。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持續提升總部經濟的能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