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訊汽車從多方媒體報道和內部人士爆料獲知,特斯拉上海工廠為提高產量,不斷降低生產質量標準,甚至被懷疑將不合格的配件裝在新車上,由此引發了巨大的網絡爭議。
這也不禁讓人聯想起近期特斯拉頻發的失控事故和各種質量問題,背后是否真的與此有關?
對賭協議下 產能壓力倍增
特斯拉作為海外汽車企業,能以獨資的身份入駐國內,低價從上海拿地,低息獲得高額貸款,背后實際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中國希望通過特斯拉這家擁有一定“鯰魚效應”的車企實現快速崛起,刺激近年來不太理想的國內市場,從燃油車的市場消費趨勢盡快過渡到新能源汽車市場。此前,針對新能源市場已經耗資超千億元的補貼,但所帶來的效果依然不明顯,反而讓不少車企通過各種方式騙補。
另一方面,在建設上海工廠之初,特斯拉與中國政府曾簽訂了一個對賭協議。協議規定從2023年開始特斯拉每年的納稅額必須達到22.3億元,否則特斯拉不但需要投入超過100億元的資本支出,建設工廠的土地將會被收回。
當然,“對賭”只是民間說法,實際上這是一種價值調整機制,或者說是一系列的風險對沖協議安排。
然而馬斯克如果想在這次博弈中“獲勝”,完成對賭協議,已經國產的Model 3以及即將國產的Model Y需要在產銷量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如此看來,特斯拉想方設法拉升產能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
此前有媒體報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明年計劃生產約55萬輛新車,包括30萬臺Model 3車型,25萬臺Model Y。而年產銷超過50萬輛是什么概念?
在目前純電動汽車這個所謂的增量市場中,2018年國內純電動乘用車產銷量不到80萬輛,2019年也僅增長了不到10萬輛,預計今年也只能賣出100萬輛左右,增長速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
而特斯拉50萬/年的年產銷量,已經占到目前國內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一半。如果未來國內國內純電動乘用車產銷量按每年10%增長,也就是說3年后,路上每3臺純電動車中,就至少要一輛是特斯拉。
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特斯拉“不誠信”早有前科
除了巨大的產能壓力,特斯拉“不太誠信”的前科,也讓這次上海工廠被爆丑聞的事件可信度進一步提升。
今年早些時候,有車主發現自己剛提的新車芯片被“降了級”,剛剛買到手的國產特斯拉Model 3裝配的是老款HW2.5(Autopilot Hardware 2.5)芯片,而隨車環保信息單上明示的卻是HW3.0(Autopilot Hardware 3.0)芯片。特斯拉此前在發布會中曾承諾,未來交付的新車都將裝備最新的HW3.0芯片。
可隨后特斯拉方面的回應更是令人大跌眼鏡,特斯拉方面承認了私下用HW2.5代替HW3.0芯片,同時表示兩者功能幾乎沒有區別。但這種有些“耍流氓”的回應方式,也招惹了大量特斯拉車主的不滿。
實際上,HW2.5和HW3.0芯片在水平上還是有較大差距的。前者的硬件使用了由英偉達定制的Drive PX2計算平臺,而后者則是特斯拉自己專門為FSD打造的新計算平臺。HW3.0芯片容納了60億個晶體管,并擁有強大的神經網絡處理器,每秒可處理高達2300幀的圖像,是HW2.5的21倍,而計算能力提升了大約7倍。
隨后,特斯拉因產品一致性問題被工信部約談。
今年年中,又一起特斯拉“被曝隱瞞電池缺陷長達8年” 的丑聞公之于眾。
起因是特斯拉的一封多年前內部郵件曝光,內容顯示,特斯拉公司“一直在2012年底前的多個生產階段中都發現了冷卻液泄露的問題”,這是早期車型Model S電池組存在嚴重設計問題,容易導致冷卻液泄露從而引發火災。
這一問題也被層層反饋到了公司高層,但為了確保產量而仍繼續推進生產,最終特斯拉還是將存在隱患的Model S大批量生產和對市場發售,只是通過后續對產品的不斷完善而逐漸改進這一問題。
當前全球范圍內的汽車技術行業都在鼓勵智能網聯、自動駕駛、電動化等新技術發展,但特斯拉在實際應用中似乎并沒有本著規范、安全的原則,技術上的激進,也絕不是將尚未成形、處于測試狀態或者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推向市場的借口。
被拉黑的車主:特斯拉的傲慢與偏見
今年11月,美國權威雜志剛剛發布的《消費者報告》顯示,特斯拉的質量可靠性排名倒數第二。
該項調查稱特斯拉新車型Model Y的可靠性“遠低于平均水平”,將Model S踢出“推薦”名單。令人比較驚訝的是,Model Y至今仍存在車身硬件、覆蓋件做工和油漆等基礎性問題,而Model S的空氣懸架、主電腦和觸摸屏控制系統存在問題。
同樣的質量問題也發生在進口和國產Model 3車型上,車頂漏水、裝配工藝差、漆面瑕疵、車機系統宕機、App串機泄露隱私,以及至今都難以解釋的特斯拉出現多起失控、自動加速等問題。
隨著這次丑聞的不斷發酵,有車主在特斯拉高管陶琳微博下面留言,表示自己的車輛有問題,質疑特斯拉中國管理層存在問題,而這些評論,無一例外都被刪除和拉黑。
公開資料顯示,陶琳目前為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總體負責大中華區政府事務、公共關系、市場與品牌等。
車主質疑,在和特斯拉中國高管的對話、甚至只是留言評論,合理表達自我觀點、傾訴車主訴求就被直接拉黑,被單方面結束溝通。那車輛以后如果出現問題,特斯拉官方是不是也會這樣處理呢?
實際上,特斯拉無論在售后處理還是對消費者態度方面的表現,都十分具有爭議。
此前,多位特斯拉Model 3車型在國內“趴窩”,均被診斷為后電機故障,需要且只能更換全新后電機總成。由于電動車更換電機堪比燃油車更換發動機,需要在行駛證、車輛登記證等變更相關數據,這將對車輛保值率造成影響,同時特斯拉方面拒絕進一步解釋后電機故障原因。
還有用戶曝出車輛掛入倒擋后,車輛卻往前走的情況,特斯拉售后反饋可能是車機系統卡頓,導致顯示掛入倒擋,但實際尚未掛入的情況。同時售后還要求車主更換前電機,但拒絕承認是故障,只告訴車主在更換前仍可以正常、安全行駛。
那為何一個可以提供正常、安全行駛的前電機需要被無故更換呢?
今年11月,新華社曾發表文章《特斯拉惡意甩鍋是對中國消費者的無理傲慢》。特斯拉在今年因為懸架隱患問題,召回了部分進口Model S、Model X電動汽車。然而在給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一封信中,否認其車輛懸架存在隱患,并表示出現損壞并非質量問題,而是部分中國車主濫用造成。
文章指出,車都已經在中國召回了,車企在海外卻不認賬,甩鍋中國用戶使用習慣和監管部門壓力,這種“特斯拉傲慢”慣不得。
總結
和訊汽車認為,無論是股票瘋漲背景下,尋求更多市場份額的野心,還是上海工廠3年后對賭協議的壓力。如果任何車企為了提升產能、降低成本而故意降低車輛質量,以他人生命安全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的行為,都絕不能被饒恕。
新能源及智能化浪潮將特斯拉送上了全球汽車行業市值巔峰,但同時特斯拉也應該珍視消費者對其產品和品牌的這份熱愛。特斯拉這種所謂“大大咧咧”的做法,在當今這個追求法治、誠信的經濟社會上是行不通的。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這個簡單的道理,相信一個市值6000億美元的大公司,不會不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