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人類的希望像是一顆永恒的星,烏云制掩不住它的光芒!巴金《寒夜》
今日熱點
“《自然》展望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是,論文開放獲取,推倒“付費墻”。由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研究資助者組織的為期兩年的學術論文開放獲取“S計劃”有望取得成效。從2021年1月份開始,他們資助的研究工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可以被免費閱讀。這可能意味著科技期刊訂閱的終結。這個計劃是由數字化技術的開放性和共享性決定的。閱讀科學文獻無須付費,將打破橫在科學技術研究人員面前的藩籬,改善科研人員之間的關系,有利于研究成果交流,促進科學技術研究合作。
90歲仍在工作!日本這位女性成“世界最高齡辦公室文員”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12月28日,現年90歲高齡的日本女性玉置泰子,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齡辦公室文員”。玉置出生于1930年。從1956年至今,作為辦公室文員,她在同一家企業連續工作了64年。玉置先后從事了會計、總務等工作,現在依然在電腦上使用excel等軟件從事文員工作。玉置表示,自己能夠長年堅持工作的秘訣是:“一天一天的積累,在不知不覺中就有了收獲”。
點評:90歲高齡仍然能夠從事正規的職業,說明人的能力具有巨大的潛力。個人是如此,全人類也是如此。但是,人類發展的軌跡證明,人類能力再強,也必須與地球友好相處。為此,有學者提出了地質學新紀元——“人類世”的概念。自260萬年前以來,地球處于第四紀,包括更新世(The Pleistocene)和全新世(The Holocene)。從一萬多年前直到現在是全新世。人類就生活在這個時期。由于工業革命,人類成為主導的地質學因素。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認為,人類已不再處于全新世,而是已經到了“人類世”(The Anthropocene)的新階段。最近,聯合國開發署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的題目是《下一個前沿:人類發展與人類世》。該報告提出:“隨著人類和地球進入一個全新的地質年代,即人類世或人類紀,現在所有的國家都應重新設計各自的發展道路,為人類給地球施加的危險壓力負起責任,做出改變。”研究人類世不僅是地質學家的任務,也是包括人類學家在內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專家應該關注的課題。
《自然》展望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據科技日報報道,在明年的科技日程表上,有哪些“大事件”最值得我們關注?以下是近日英國《自然》網站發表的預測:明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關鍵之年。各新冠疫苗效果會更加明朗。論文開放獲取“S計劃”,推倒“付費墻”。胚胎論壇“14天規則”更新。阿爾茨海默病藥物進入“決勝時刻”。火星將變得更熱鬧。翹首以盼!韋伯太空望遠鏡將發射升空。脈沖星將助力探測引力波。英國“脫歐”帶來未知數。
點評:這條新聞所說,造福人類一直是科學的本義。《自然》雜志對2021年科技發展的預測,體現了人類發展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如應對氣候變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該雜志把“論文開放獲取,‘S計劃’,推倒‘付費墻’”作為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之一。由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研究資助者組織的為期兩年的學術論文開放獲取“S計劃”有望取得成效。從2021年1月份開始,他們資助的研究工作發表的學術論文可以被免費閱讀。這可能意味著科技期刊訂閱的終結。這個計劃是由數字化技術的開放性和共享性決定的。閱讀科學文獻無須付費,將打破橫在科學技術研究人員面前的藩籬,改善科研人員之間的關系,有利于研究成果交流,促進科學技術研究合作,讓科學造福人類。有報道說,2019年,中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位列世界第二。在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中國有4所大學進入前十,分別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中國在科技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上已經取得長足進步,更應該在論文的開發和共享上拿出新舉措,實現科技論文免費閱讀。
官方:鼓勵電商平臺建立爭議解決與補救機制
據中新經緯報道,12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稱,市場監管總局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建立便捷的爭議解決與補救機制,及時處理消費者質量安全糾紛。從事網上銷售消費品活動的生產者及其他經營者應當自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守法經營,提供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消費品,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消費品。
點評:作為新型商業銷售方式的組織者,電商平臺應該對參與本平臺的銷售商加強管理。在數字化技術時代,經濟活動的核心內容是信息的流動和傳播。在互聯網上,買賣雙方不能面對面溝通,實現交易的關鍵因素是商品信息。銷售方要推銷商品,必須詳細介紹商品信息;消費者在網上購物,首先關注的是電商平臺頁面對商品的介紹信息,根據信息決定購買與否。全面、真實地介紹商品是銷售商的責任,也是電商平臺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然而,商品介紹信息往往存在缺陷。例如,缺少對商品使用安全的說明。信息不全會導致消費者與銷售者之間的交易糾紛。為維護消費者權益,推動商品銷售,需要從兩方面下功夫。一是生產者和其他經營者應當建立和完善網上銷售消費品的缺陷信息收集核實和分析處理制度。二是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該建立爭議解決與補救機制,及時處理消費者質量安全糾紛。一些電商平臺的交易糾紛機制曾經有效地保護了消費者利益。但是,持之以恒地堅持交易糾紛機制的有效運轉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510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