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四五”規劃建議出爐!有哪些看點?
《中共深圳市委關于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稿)正式出爐,建議稿共15個部分。對于深圳今后5年、10年乃至1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路線圖及目標。
建議稿提出,到2025年深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于“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建議稿提出深圳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左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到2030年,深圳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300778,股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躍上新臺階。經濟總量和居民人均收入大幅躍升,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全面建成,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能級躍居世界城市前列;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資源配置功能顯著增強,國際交流更加廣泛,成為全球重要的創新中心、金融中心、商貿中心、文化中心,躋身全球先進城市行列;建成高水平公共服務體系,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以先行示范標準完成國家碳排放達峰行動任務,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社會文明達到新高度。
到2035年,深圳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礎上翻一番;成為法治城市示范,建成一流法治政府、模范法治社會,營商環境位居全球前列,城市治理體系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成為城市文明典范,開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特征更加鮮明,城市品位、人文魅力充分彰顯,時尚創意引領全球;成為民生幸福標桿,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市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成為可持續發展先鋒,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深化創業板注冊制改革
在金融和資本市場方面, 建議稿提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深化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推出深市股指期貨,探索設立“絲路板”,優化私募基金市場準入環境,推動數字貨幣應用,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擴大金融業、航運業等對外開放,實施國際船舶登記、保稅加油等改革,強化深圳天然氣交易中心交易平臺功能,探索建設深圳國際原油交易中心。
建議稿提出,?深圳建設全球金融創新中心,打造全球創新資本形成中心,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新發展,推動恢復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功能,健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前瞻布局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提升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水平,完善金融科技產業孵化機制。
那么,深圳有哪些金融集聚發展高地?建議稿提出,加快金融集聚區建設,打造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推動金融雙向開放,支持設立外資控股的證券、基金、期貨、保險公司,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產品互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債券平臺、保險服務中心。創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探索運用金融手段解決環境、社會領域可持續發展問題。建設金融創新監管試驗區,探索地方金融監管立法,推動設立金融法院,試點“沙盒監管”管理模式。
土地市場方面,建議稿提出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完善土地二級市場規則,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在去年和今年的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深圳均表示只要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企業都“有地可用”。那么,產業空間從何而來?建議稿提出,重塑再造高品質工業園區、高科技產業帶等發展空間,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業區塊,整備改造100平方公里產業空間,推廣定制產業空間模式,推動由“項目等候空間”到“空間等著項目”,實現有優質項目就有承載空間。
打造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是深圳發展的一面旗幟,深圳的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經濟業態集聚發展、勢頭良好。建議稿將“建設數字深圳”作為深圳“十四五”時期重大戰略、重要抓手,將其單獨成章,旗幟鮮明提出“打造全球數字先鋒城市”的戰略目標,率先推進城市數字化整體轉型。
建議稿提出,制定數字化發展戰略規劃,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壯大數字經濟生產力,實現數字經濟五年翻番。實施“5G+8K+AI+云”新引擎戰略,加快推進未來城市場景應用和融合,打造鯤鵬生態體系,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數字貨幣、區塊鏈等數字產業加快發展,加快培育平臺經濟等數字化新業態,拓展數字創意、數字影音等數字文化內容。實施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大力支持工業機器人、傳感器等發展,建設更多燈塔工廠、無人工廠、智慧車間,發展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加快金融、物流、零售、旅游等服務業數字化進程。
建議稿還提出,實施“未來產業引領”計劃,前瞻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氫燃料電池、增材制造、微納米材料等前沿技術創新領域,并提出建設未來產業試驗區。
創新創業也是深圳的一面旗幟,建議稿提出加快發展若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培育一批專注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構建完善大中小微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共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適應科技制造小批量、定制化特征,大力發展都市型智造業。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