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老子
今日熱點
“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在豆瓣平臺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自今年9月創建以來,不到3個月就吸引了兩萬多網友加入。但網上與臨期食品相關的傳言也不少:吃臨期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千萬不能給孩子吃臨期食品、臨期食品都是被挑剩下的……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由于包裝技術進步,食品生產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容易攜帶和食用的包裝食品在餐桌上更流行,食品保質期也更加受到重視。人們往往因擔心過期食品不安全,而不敢食用。必須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準,但是人們對食品保質期,包括臨期食品的認識應該是科學的。過度擔憂是因為對食品保質缺乏正確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一涉及到食品安全就“談虎色變”。
外媒調查:疫苗有望推動歐元區經濟2021年創紀錄增長
據中新經緯報道,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隨著歐洲國家開始為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在12月接受該報調查的33位經濟學家預測,2021年歐元區經濟將以20多年前推出單一貨幣以來的最快速度增長,預計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增速將達4.3%。這些經濟學家表示,最大的風險在于疫苗未能遏止新冠肺炎大流行。
點評:《點石成金》談過,受疫苗消息提振,歐元區經濟有望在2021年獲得動能。再次點評疫苗有望推動歐元區經濟增長,是因為我們特別關注疫苗能否終結新冠大流行。截至2020年的最后一天,全球累計約有40個國家開始或即將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同時,壞消息也接踵而至。目前,全球處于病例激增和病毒變異的嚴峻形勢之中。
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
據科技日報報道,近年來,臨期食品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在豆瓣平臺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自今年9月創建以來,不到3個月就吸引了兩萬多網友加入。但網上與臨期食品相關的傳言也不少:吃臨期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千萬不能給孩子吃臨期食品、臨期食品都是被挑剩下的……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臨期食品是指臨近保質期而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根據有關部門要求,各地區紛紛制定了臨期食品的期限要求。其中,北京市將臨期食品分為6個級別的期限標準,不同保質期的食物,其臨界期也從到期前45天至到期前1天不等。比如,罐頭、糖果、餅干等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食物,其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牛奶、活菌乳飲料等保質期少于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到4天。
點評:由于包裝技術進步,食品生產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容易攜帶和食用的包裝食品在餐桌上更流行,食品保質期也更加受到重視。人們往往因擔心過期食品不安全,而不敢食用。食品保質期是由《藥典》的標準和實驗室數據雙重確定的。保質期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貯存條件是指儲藏方法,如干燥、陰涼、冷藏等,在保質期內食品完全適于出售和食用。對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應加以區別,如果該食品的色、香、味沒有改變,它仍然可以食用。當然對有些超期食品憑感官不能作出鑒定時,則需通過化驗檢測來判定可否食用。必須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準,但是人們的認識應該是科學的。過度擔憂是因為對食品保質期缺乏正確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一涉及到食品安全就“談虎色變”。正如老子所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人要保持一顆清凈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過偏激,這才是正道。
3年漲價54倍 一款常用藥原料被壟斷,誰來買這個單?
據成都商報報道,通過包銷、大量購買或要求生產企業不對外銷售等方式,控制了國內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銷售市場。在控制了該市場以后,3家公司在內部層層加價,通過內部流轉過票的方式,抬高銷售價格。“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藥品了,就是因為原料被壟斷,被多個省市列為短缺藥品。你讓制劑價格高了,數據上好看了,但是,誰來買這個單?是大量的老百姓(603883,股吧),特別是生病的老百姓。”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作為被告在法庭上如是說。
點評:1支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從七八角上漲到12元8角。生產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的原料藥,從2014年的40元/公斤一度在2017年上漲至2184元/公斤,提價54.6倍!在瘋狂上漲的價格背后,是3家公司濫用自己的市場支配地位,將原料藥的價格層層加價、人為抬高。這條新聞的意義在于,就市場體制而言,反壟斷是為了維護市場交易的正常秩序,而歸根結底是為了保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除了反壟斷之外,建立正常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對降低藥品價格也很重要。最近,國家醫保局談判專家組與醫藥企業就162種藥品價格進行談判,119種談判成功,談判成功率高達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均價降幅過半。藥品之所以降價,是因為談判專家組的議價依據是國家醫保局給出的底價。一粒藥經過藥品綜合組、臨床專家組評審后,符合條件的獨家品種納入談判范圍,國家醫保局再組織藥物經濟學測算組、醫保基金測算組近80名專家,集中封閉進行測算,提出談判底價。從患者負擔情況看,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511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