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能像2020年一樣,在國際貿易談判方面收獲滿滿嗎?
中日韓自貿協定、中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談判前景如何?
如何解讀在2020年完成的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為國際貿易帶來的紅利?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高文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管健博士表示,RCEP中最重要的“首次”,在于中日之間首次有了雙邊減稅安排。
同時,在RCEP框架下,中韓雙邊減讓水平大約為90%,中日大概在88%,如果中日韓能夠達成自貿協定,關稅減讓水平肯定還要大幅提升,應該能夠達到96%~98%。他解釋道:“這之間的差距,就是中日韓之間真正全面開放貿易的空間,也就是從88%到98%。”
展望中國參與CPTPP的可能性,管健表示,對于中國來說,要談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貿易協定,不僅在RCEP中沒有問題,在未來的自貿區談判中,中國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CPTPP一定會為中國帶來更多經濟利益”。
中日韓全面自貿區開放空間很大
第一財經:RCEP中出現了許多“第一次”,你覺得其中最難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管健:RCEP中確實有不少“首次”,如果從中選擇一個最重要的,我認為可能是中日之間首次有了雙邊減稅安排。在其他方面,比如中國首次以負面清單的方式對投資領域作出承諾,實際上國內對外商投資已經實行全面的負面清單管理了,這次只是通過國際條約的方式展現了這一開放成果。
對于中國來說,通過RCEP協定能和日本達成雙邊減稅的安排,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RCEP的“10+5”個成員方中,我們和東盟、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已經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但和日本還沒有。再加上中日之間單獨談判關稅減讓協定的難度可能也較大,因此通過RCEP的方式,中日在這一平臺上達成了雙邊的關稅減讓協定,這確實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
第一財經:在RCEP的框架下,繼續談中日韓自貿區協定的空間還有多大?
管健:RCEP經貿規則水平和開放程度,遠遠大于世貿組織(WTO)下的安排。但從整體來看,RCEP仍然更偏向于傳統的貿易協定,和所謂的現代化的貿易協定還有一定的距離,而這恰恰就是中日韓之間達成自貿協定的最大亮點或空間。
首先,從貨物的關稅水平來說,中韓雙邊自貿協定中的關稅減讓水平其實達到了95%~96%,但是在RCEP框架下,中韓的雙邊減讓水平只有90%。同時,中國和日本在RCEP下的關稅減讓水平大概在88%。如果說中日韓三國能夠達成自貿協定,這一水平肯定要大幅提升,應該能夠達到96%~98%。
這之間的差距就是中日韓之間真正全面開放貿易的空間,也就是從88%到98%,這一空間是很大的。我們也完全可以想象,如果能夠達成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也就必然奠定了整個東亞區域的龍頭地位。
另外,在投資和服務領域的開放上,目前在RCEP框架下,中國在這些領域作出了更多的開放承諾,這和我們現行的開放政策是吻合的。但如果中日韓之間能夠達成自貿協定,我相信在服務和投資領域一定會有更大程度的開放和合作空間,這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第一財經:中韓之間的自貿協定的稅率減讓程度,超過了中韓在RCEP里面的談判,是否意味著中韓企業在貿易時使用中韓自貿協定會更為便利?
管健:是的。這也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為什么RCEP里的關稅減讓水平比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雙邊減讓水平還要低?比如說,中韓和中澳的雙邊自貿協定中關稅減讓水平大概在96%~98%,但是在RCEP框架下,我們和韓國以及澳大利亞的關稅減讓都只有90%左右。也就是說,RCEP比雙邊貿易的開放程度要小。
這里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如果把WTO形容成“大鍋飯”的話,那么RCEP就像是“桌餐”,而雙邊貿易協定就是“開小灶”。目前的情況是,在WTO里可能只有60%~70%的貨物是零關稅,在RCEP中就是80%~90%的零關稅,到了雙邊領域,實際上就到了96%~98%的水平。
在這些規則同時并存的情況下,對于企業來說就是自己的選擇。比如說韓國的企業想出口到中國,可能用RCEP無法享受零稅率,但是用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可以享受零稅率,那企業就可以自由選擇。
第一財經:中日韓之間一些特別大的類別(比如化妝品),沒有囊括在RCEP中。這也是為了放到中日韓自貿協定中單獨去談嗎?
管健:RCEP談判的大概背景是,海關結合各個部委共同針對稅率開放的程度,一個一個產業談出來的。在化妝品領域,中國可能處于相對弱勢的發展程度,我們就愿意更多地保護。對日本來說也是一樣,在90%的開放水平下,比如日本認為其農產品(000061,股吧)需要保護,就會優先保護這樣的弱勢產業,然后開放其認為沒有問題的產業。這基本上是一個談判的結果。
在實際考慮過程中,也有可能是要把這些留到中日韓自貿協定中去談。因為如果把所有關稅都在RCEP中解決了,那將來談中日韓的籌碼可能就不多了。
CPTPP是全球化的未來
第一財經:日本更傾向于將CPTPP稱為高質量的協定。你如何看CPTPP和RCEP之間的差距?
管健:有觀點認為RCEP整體的開放程度并不高。但可能是早期談判的時候,個別參與談判的國家,在開放程度和規則水平方面承諾不足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的談判雄心也就消沉許多。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可能只打算開放80%,因為各自的發展水平不太一樣,因此各自承諾的水平也不太一樣。最后綜合起來,大家得出一個總體的結論,就是平均可以達到開放90%,這是一個妥協的結果。對于中國來說,當然也要按照這一基線來規劃。
但其實對于中國來說,要談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貿易協定,不僅在RCEP中沒有問題,在未來的自貿區談判中,中國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拿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來說,澳大利亞對中國是100%的零關稅,中國對澳大利亞是98%的零關稅。中國其實大概就在2%左右的產品,比如大宗的糧油糖等沒辦法零關稅,其他都沒有問題。在未來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中,無論承諾98%零關稅,還是在服務領域和投資領域的開放,中國都不會有問題。
第一財經:不僅在貨物貿易領域可以實現98%的關稅減讓,中國在服務貿易領域也可以放得開?
管健:對。這兩年,中國投資領域的開放程度是非常高的,負面清單越來越短,短到一定程度的話,在談國際條約和自貿區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把這一負面清單照搬。我相信其他國家也不會覺得中國有問題。
在服務貿易領域,當前中國整體的開放程度還相對較低,目前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全國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我們可能還需要進一步開放。但是根據我了解的情況,中國在服務貿易領域推出負面清單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無論是負面清單壓縮到一定程度,還是金融領域服務領域的開放都不會有問題。
中國只是需要一個更好的平臺,把中國的開放成果推出,換取在其他國家更大的市場準入。比如CPTPP,屆時無論98%的關稅減讓還是服務和投資領域的開放,我們都不會有問題。
第一財經:有報告稱中國加入RCEP的經濟收益要大于加入CPTPP的收益,你怎么看這兩份協議的區別?
管健:關于中國加入RCEP是否比加入CPTPP經濟收益更大,我不是經濟學家,沒有算過這筆賬,但是目前加入RCEP對中國來說可能是一個最合適的選擇。
雖然RCEP更像一個傳統的貿易協定,但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包容性的協定,它確實適合這個區域的發展水平。如果說我們現在把CPTPP里面規則水平和開放程度很高的一些條款強行塞到RCEP里,RCEP的成員方可能會有點水土不服。因為這里有很多最不發達國家,比如說老撾、柬埔寨和緬甸,讓這些國家去接受這些規則,或者是作出這種開放承諾,基本上就是要了它們的命。
所以,如果說要納入這些國家,RCEP的規則水平和開放程度可能才是正好合適的。對于中國來說,這個規則水平和開放程度也能接受,同時也能在這個平臺上進一步密切和其他國家的合作關系。基于RCEP,把這些成員方打造成中國外循環中密切合作的第一圈層,其實也就夠了。
我有一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就是RCEP是一個區域化的典范,而CPTPP是全球化的未來。我相信,加入CPTPP應該會給中國帶來更大的利益。如果說加入RCEP對于中國來說是區域利益的話,那么加入CPTPP對中國應該是全球化的利益。因為CPTPP代表的是未來國際經貿規則的發展方向,它的開放程度和規則水平肯定很大程度上是高于RCEP的,也代表著未來整體的國際經貿規則的變革方向。
我認為,加入CPTPP后,除了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在反推倒逼我們國內更加深入地推進改革這方面的收益,肯定也非常大。所以,我的觀點是,如果加入CPTPP,一定會給中國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而不是少于RCEP帶來的收益。
來源:第一財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