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距離美國總統(tǒng)權力正式交接的日子越來越近,特朗普仍然在不遺余力地提醒美國和世界,此時此刻他還是美國的總統(tǒng),他還能夠發(fā)號施令。1月5日,特朗普利用總統(tǒng)權力,簽署了他任期內第207個行政命令,再次以“對美國國家安全、外交和經(jīng)濟構成威脅”的理由,禁止任何美國人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8款與中國相關的應用程序進行交易,該行政命令將在頒布日起45天后生效。
行將卸任的特朗普不是第一位在離開白宮前“拼業(yè)績”的跛腳鴨總統(tǒng),利用行政命令“短平快”的特點鞏固離任前的政治遺產(chǎn)也并非特朗普的發(fā)明。就美國憲法的規(guī)定而言,總統(tǒng)在正式去職前仍然擁有憲法賦予的全部權力,自然也擁有隨其所好、甚至“隨心所欲”使用權力的自由。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作為總統(tǒng)立法的特殊形式,行政命令因其成本低、見效快、影響大的特點而受跛腳鴨總統(tǒng)青睞,本身不足為奇。有美國政治學者的研究表明,杜魯門以來的每一位總統(tǒng),在其任期最后三個月——也就是2020年11初總統(tǒng)選舉結束到明年1月20日權力交接的過渡期,簽署行政命令的平均數(shù)均高過其任內頒布行政命令的平均數(shù)。
通常而言,總統(tǒng)在離任前簽署更多行政命令有兩種目的:一是為了多快好省地“搞建設”,例如在短期內推動政策議程,或解決一些任內的遺留問題。二是為了掣肘其繼任者而“搞破壞”,尤其針對來自不同黨派的新總統(tǒng)。特朗普至今仍未公開承認敗選,對拜登與民主黨懷有巨大的敵意,兩人之間的權力過渡更是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混亂與動蕩。因此,對特朗普而言,無論最后以何種方式離開白宮,在此之前簽署與中國有關的行政命令——不管這個命令何時生效或者能否在拜登政府上臺后落地,都是損人利己、一舉多得的政治投機。
特朗普最新簽署的行政命令,首先是延續(xù)他上任以來運用總統(tǒng)權力頻頻打壓中國科技企業(yè)的老套路,進一步鞏固其對華強硬的政治遺產(chǎn),同時也借此向他的支持者發(fā)出信號,以便卸任后能夠繼續(xù)爭取他們的支持。其次,在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尚不明朗的時期,特朗普此刻簽署行政命令也是為了固化中美戰(zhàn)略競爭的態(tài)勢,借此為拜登的對華政策形成約束,甚至設置障礙。無論這次的行政命令在特朗普下臺后能否發(fā)揮實際效力,也無論拜登政府會不會推翻特朗普的命令,特朗普都能以此為政治資本,在卸任后繼續(xù)借題發(fā)揮。
然而特朗普的算盤再精明,也無法改變其即將失去總統(tǒng)權力的現(xiàn)實。特朗普希望通過行政命令“束縛”新政府政策議程的打算,也更多是一廂情愿。事實上,拜登團隊已明確表示將以其人之身還治其人之道,在上任伊始便通過行政手段“凍結”特朗普在權力過渡期造成的破壞性政策影響,也包括簽署行政命令廢除特朗普的相關行政命令。對即將擁有總統(tǒng)權力的拜登而言,這些都是輕而易舉的。同時,無論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將如何制定,中美關系的大局也絕不會被特朗普困獸猶斗的“攪局”所影響。
(作者系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講師)
(作者:張國璽 編輯:李靖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