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之內,瑞幸的“內斗大戲”接連上演。
2021年1月6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中爆料稱瑞幸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總監簽署聯名信,指控郭瑾一涉嫌貪污腐敗、濫用權力鏟除異己、能力低下等問題,集體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郭瑾一。
隨后,郭謹一發布全員信稱,舉報信是在2021年1月3日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并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簽字。
2021年1月6日晚間,對于郭謹一全員內部信,瑞幸副總裁周斌、李軍發文反擊稱,幾乎所有的中高層業務骨干都在請求罷免郭謹一的請求信上簽字。但是董事會和大股東沒有給任何正面回復,也未采取任何行動。
時隔1年,瑞幸的內部動蕩本已隨著相關懲罰政策的落實而逐漸平息。但是,此次的內斗風波,無疑將這家風雨飄搖的企業再次推到風口浪尖。
奪權之爭打響?
2021年1月6日,社交平臺上爆出的聯名信指出,“由于現任董事長和CEO郭謹一的無德無能,公司已經到了存亡的邊緣”。
對于此次的最終訴求,聯名信中表示,“為維護廣大員工、消費者和投資人的利益,鄭重請求董事會和大股東立即罷免郭謹一的董事長兼CEO職務,并盡快任命新的公司管理層。”
在聯名信的末尾,共有24人的簽名和手印,包括7名副總裁和多位總監以及各分公司總經理。
隨后,郭謹一迅速發布全員信。
郭謹一在全員信中表示,已第一時間提請董事會成立調查組,將全力配合調查。
“本人自任職以來,所作所為問心無愧,也提請董事會對此次舉報的組織者和過程動機進行調查。”他還透露稱,“公司現在經營穩定,收入向好,是一些造假出局人絕對不想看到的。”
郭謹一稱,惡意挖角,不斷造謠,企圖破壞公司、禍亂團隊,請全體瑞幸人有正確的認識,公司將持續不斷的強化產品品質,堅守品質標準,并向外界公布我們的供應商名單,讓廣大消費者放心。
此外,公司治理和改革必須堅決推進,和舊勢力徹底切割。“公司現在經營穩定,收入向好,是些造假出局人絕不想看到的。”
很快,矛盾再度發酵。
2021年1月6日晚,周斌、李軍陸續發布聲明反擊稱,郭謹一不但沒有反省,反而在全體員工面前極力狡辯,混淆視聽。
周斌表示,“詆毀我們不明真相,污蔑我們是要玷污瑞幸毀掉公司,還居然要求董事會反過來調查我們!更可笑的是還甩鍋給陸總和錢總?!”
公開資料顯示,在瑞幸財務造假曝光后,2020年5月,時任瑞幸董事、高級副總裁的郭謹一被任命為代理CEO,兩個月后的2020年7月,其被正式任命為瑞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至今。
此前,郭謹一于2016年至2017年擔任神州優車公司董事長助理;自2017年10月起在瑞幸擔任負責產品和供應鏈的高級副總裁,2018年6月起擔任瑞幸董事。
11月有超六成門店實現盈利,瑞幸戰斗力不減?
2020年12月,瑞幸聯合清算人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交了首份報告(下稱報告),其中透露出瑞幸未經審計的最新財務信息。
從數據上看,瑞幸2020年前三季度維持增長,但增速放緩。截至2020年11月30日,瑞幸門店數減少至3898家,前三季單季收入分別為5.65億、9.8億和11.45億元。
不僅如此,報告顯示,在瑞幸目前的3898家自營商店中,超過60%的商店已在2020年11月實現盈利。
在審查商業計劃之后,瑞幸聯合清算人對公司修訂后的擴張計劃是可實現且合理的感到滿意,因此他們預計商店層面的盈利能力將繼續提高。
彼時,“瑞幸已逐漸走向正軌”的聲音不絕于耳。
就公司整體發展趨勢而言,報告稱,從2020年4月到2020年11月,瑞幸公司的凈收入和每家自營商店的收入持續增長,“主要是由于我們的交易客戶數量增加、每個客戶的購買頻率提高,以及提高現制產品的有效銷售價格,并加大力度豐富產品組合”。
疫情之下,2020年5月,瑞幸曾表示計劃關閉北京近五分之一的門店,以糾正早期選址重疊錯誤,并對現有虧損門店進行止損。
不過,“開店”依舊是瑞幸2020年不容忽視的主命題。
報告顯示,在2020年前三個季度,瑞幸新開張的門店數字分別為69家、134家和133家。瑞幸希望到2023年,直營門店數能夠擴張至4800到6900家。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在瑞幸公司保持運營的同時,由于其造假而引發的一系列懲罰措施也在逐一落實。
2020年10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對瑞幸(中國)有限公司和瑞幸(北京)作出行政處罰,罰款人民幣200萬元整。
2020年12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針對造假指控,瑞幸同意支付1.8億美元(約合11.75億元人民幣)達成和解。
SEC稱,從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瑞幸通過關聯方虛假交易偽造了超過3億美元的銷售額。瑞幸在和解中既沒有承認也未否認美國監管機構的指控。
彼時,瑞幸官方微博對此發布聲明稱,公司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就部分前員工涉嫌財務造假事件達成和解,目前公司和門店運營穩定、經營正常。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