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微信上線了“新冠疫苗接種地圖”,該地圖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騰訊健康聯合發布。助力加快推進重點人群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用戶可在“新冠疫苗接種地圖”上查詢新冠疫苗接種點一覽,并便捷地導航至距離最近的接種點,為接種者有序安排新冠疫苗接種提供便利。
此外,隨著國產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上海、北京、山東等多個省份加快啟動大規模接種。怎么預約、誰能盡快打?哪些禁忌癥不能接種?有不良反應怎么辦?病毒變異對疫苗有無影響?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有關部門作出權威回應。
“新冠疫苗接種地圖”上線
3種方式可進入
1月7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騰訊健康聯合發布的“新冠疫苗接種地圖”正式上線,需要接種新冠疫苗的用戶可查詢本地的新冠疫苗接種點,并便捷導航到最近的接種點。
現在,用戶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式進入“新冠疫苗接種地圖”:
方式一
長按識別下方小程序碼進入。
方式二
微信上點擊“我的-支付”,打開“醫療健康”后進入。
方式三
微信搜一搜搜索“騰訊健康”小程序進入。
截至發稿,“新冠疫苗接種地圖”已經覆蓋10省23個城市(更多城市正在陸續更新中),相關接種點信息均從各地官方公布中整理而來,權威可靠。
同時,也歡迎全國各省、市、區衛健委疾控部門,通過點擊騰訊健康小程序上的“聯系我們”按鈕,快速生成所屬地區的“新冠疫苗接種點地圖”、在線預約頁面。
其他符合資質的公眾號、小程序、APP如果想要接入地圖,也可通過上述途徑“聯系我們”。
怎么預約、誰能盡快打?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介紹,2020年12月15日開始,我國正式啟動了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半個月來,全國重點人群累計接種已超過300萬劑次。
這部分重點人群主要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交通、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較高的工作人員。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表示,目前重點人群緊急接種不采取個人預約方式,所在轄區將有組織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具體接種點和工作安排請等候各區組織接種單位的通知。
在已開展和正在開展的高風險人群和重點人群接種的基礎上,我國將逐步有序推進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種,后續再開展普通人群接種。各地將及時公布轄區內的接種點和服務時間。
病毒變異對疫苗有無影響?
專家研判認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觀察到的變異對疫苗使用效果構成實質影響。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說,根據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掌握的近30萬條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數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認為,目前觀察到的變異仍屬正常范圍的變異積累。
徐南平同時表示,科研攻關組高度重視病毒變異問題,有專門方案,成立多個課題組對病毒變異、檢測試劑、藥物研發、疫苗使用效果等進行專題研究,“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
接種完成后須留觀30分鐘
出現不良反應怎么辦?
據北京晚報,此次北京新冠疫苗需要接種兩劑。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預防所副所長盧莉提醒,兩劑之間間隔2到4周,一般兩劑接種完2周左右,可以產生比較好的保護效果。第一劑主要是為了啟動機體的免疫系統,第二劑才是真正地讓身體的系統全部啟動起來,產生抗體。
至于抗體持續時間,她說,“新冠疫苗是一個新疫苗,我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觀察抗體的持續時間,從臨床試驗和緊急使用情況來看,保護半年沒問題。”
另外,接種疫苗后可能會有一些不良反應。盧莉說,這些癥狀一般在兩三天內就自行消失了,無需治療,也不用特別擔心。通常在接種疫苗之后,可能有一些極罕見的急性過敏性反應會在30分鐘之內發生,接種后應留觀30分鐘。
對于已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人群,盧莉說,按照以往經驗,他們暫時不需要接種疫苗,“但是因為這個疾病太新了,我們還要做進一步的研究,展開進一步分析。”
另據北京市衛健委公布數據顯示,1月1日至2日北京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73537劑,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根據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接種知情同意書,局部不良反應以接種部位疼痛為主,還包括局部瘙癢、腫脹、硬結和紅暈等,全身不良反應以疲勞乏力為主,還包括發熱、肌肉痛、頭痛、咳嗽、腹瀉、惡心、厭食和過敏等。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為做好疫苗接種的安全保障,一是要求接種點既符合接種條件,也要具備醫療救治條件,二是把接種單位劃分區域,由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負責責任區內的醫療保障工作。也提醒接種者,要實事求是地向醫務人員反饋身體健康狀況,接種以后在接種點停留30分鐘。
哪些人目前不宜接種?
1月3日上午,多名超市冷鏈食品工作人員在北京市西城區廣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了疫苗。此前一天,公司向其告知了9條接種禁忌癥,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醫院院長韓燕榮介紹,目前不宜接種的人群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處于發熱期的人員;既往發生過疫苗接種嚴重過敏反應的人員;患有血小板減少癥或出血性疾病者;驚厥、癲癇、腦病、其他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已被診斷為患有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等。
其他禁忌癥還包括:嚴重的肝腎疾病、藥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并發癥、惡性腫瘤;各種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期;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心血管疾病等。
打了新冠疫苗可以不做防護嗎?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疫苗的保護率能達到百分之百。專家表示,打了疫苗之后防護措施不減,才能更好保障安全。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提醒,即使接種了疫苗,“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離、個人衛生)和“防護五還要”(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仍應牢記在心。
北京市衛健委提示,少數人接種疫苗后仍可能不產生保護力或者發病。目前,全人群的免疫屏障尚未建立,接種疫苗后仍需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必要時仍應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核酸檢測。
不想打疫苗行不行?
3日,在北京市西城區廣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時接種點,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遇到臨時感冒或生病的人員,也會進行標注,改天再組織接種。
“接種本著自愿原則。”北京市大興區衛健委副主任牛祥君說。
不過,我國計劃通過疫苗接種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為全民免費提供新冠病毒疫苗,讓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夠實現“應接盡接”。
“一般認為,接種率達到60%至70%才能建立全民保護。”曾益新說,鑒于我國已批準的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良好證據,倡導公眾在知情同意、排除禁忌癥的前提下,積極參加接種。
因私出境能否盡快打疫苗?
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1月3日介紹,因私出境工作、學習人員可持本地戶口簿或居住證、護照、有效簽證(不含對華免簽或落地簽國家)及必要的證明材料,到居住地所在街道(鄉鎮)或社區服務站進行資料審核,審核通過后可到指定的接種機構進行接種,具體情況可關注各區的有關通知。
此前,記者從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上海市后續也將適時啟動因私出境人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
據介紹,國產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雖然已附條件上市,但出入境有嚴格的審批程序,個人不得私自攜帶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出境,否則可能面臨違反境內外法律等風險。
編輯|程鵬 肖勇 王嘉琦
校對|何小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