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后,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的經濟工作備受關注。近期多位部長回應了經濟民生熱點問題,包括2021年經濟形勢怎么樣;促消費、穩投資有哪些新舉措;減稅降費有哪些新動作,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疊加效應等。
今年經濟形勢如何?
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2%左右。中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于促進經濟持續恢復和平穩發展,我們有信心、有基礎、有底氣。
“機遇大于挑戰,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用這句話為2021年工業發展形勢做出判斷。
肖亞慶稱,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總體處于恢復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雖然制造業投資增長仍顯乏力,重點高技術領域“卡脖子”仍然突出等,但這些是發展中的問題,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仍具有很多機遇和有利條件。
促消費、穩投資新舉措
加強需求側管理,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在促進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立足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激發消費潛力和活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優化流通網絡布局,打通內循環堵點、補齊短板,提高國內大循環水平。
寧吉喆透露,今年將著力挖掘新興消費潛力,制定出臺《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推動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標準化、品牌化;建設輻射帶動能力強、資源整合有優勢的區域消費中心。
投資方面,寧吉喆表示,圍繞“兩新一重”擴大有效投資,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支持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加快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實施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加快推進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水調水等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宏觀政策不急轉彎
2021年宏觀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如何把握好時度效,不急轉彎?
寧吉喆表示,隨著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宏觀政策將逐步回歸常態,一些臨時性救助政策將穩妥退出,但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繼續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和政策措施。穩定市場主體的政策,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將延續實施。投資政策如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專項建設債券總體穩定。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財政政策“提質增效”,主要是從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著眼,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機制,向內挖潛,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
“更可持續”,主要是支出規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穩定,為今后應對新的風險挑戰留出政策空間。合理確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保持適度支出強度,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貨幣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在總量方面,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結構方面,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任務的金融支持。同時,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鞏固貸款實際利率下降成果,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疫情期間特殊的、階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將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疊加效應?易綱表示,中國沒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沒有實施量化寬松政策,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一直以來也沒有“大水漫灌”。因此,對于中國的貨幣政策而言,退出問題較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