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21世紀全人類最嚴峻的挑戰之一。當前世界各國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再生能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過去十年,我們見證了Google、Apple、Facebook等多家國際科技企業引領了100%可再生能源潮流,全球科技行業采購可再生能源的步伐正在前所未有地加速前進。據統計,2019年全球超過100家企業簽訂了共計19.5GW可再生能源購電協議,相較于2009年漲幅接近60倍。
2021年1月1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邁向碳中和:中國互聯網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研究報告,提出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應發揮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設立有雄心與遠見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時間點應設在2030年前、不應晚于2050年。在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與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的背景下,互聯網科技企業亟需抓住低碳發展機遇,積極采購可再生能源,以實際行動助力中國實現碳中和。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完整報告
互聯網科技企業應做低碳轉型“排頭兵”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互聯網科技產業的碳排放增長備受關注。互聯網科技企業碳排放主要來自于電力使用,其中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等大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電力使用為主要能耗來源。
研究顯示,隨著全球ICT產業的迅速發展,全球ICT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比將會從2007年的1-1.6%增長到2040年的14%以上。2020年,歐盟委員會發布數字戰略,指出歐盟的ICT產業應當且能夠在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
隨著中國提出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峰值,以及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新目標,預計“十四五”期間,碳達峰壓力及目標將分解到具體產業。除了傳統高耗能產業外(如鋼鐵、化工、水泥等),規模仍在高速擴張、碳排放持續增長的互聯網科技行業也將感受到壓力。互聯網科技行業轉向100%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必然趨勢,采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是企業邁向碳中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葉睿琪表示:“數據中心、云計算領域的脫碳發展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同時,中國互聯網科技產業具有極強的低碳轉型潛力,應該充分發揮技術與產業模式的創新潛能,積極向100%可再生能源轉型,成為實現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排頭兵。”
圖1 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
3大因素促成綠色拐點,41家企業行動梳理
三大因素促使中國互聯網科技產業迎來了重要的綠色轉型拐點。一是可再生能源成本不斷下降,采購可再生能源開始成為企業控制電力成本的重要手段與長期戰略;二是全球投資人日益關注企業應對氣候風險的能力,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企業減少碳足跡與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三是在中國邁向碳中和背景下,主動管理碳排放是企業抵御長期政策風險的選擇。?
在過去的十年里,Google、Apple、Facebook等多家國際企業成為100%可再生能源變革的引領者。報告梳理了全球41家已率先設立長期100%可再生能源目標的科技企業,其中約20%已經實現了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另外的約50%企業將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目標設置在2030年前,44%企業在2019年達到了60%或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而目前僅有秦淮數據集團一家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設立了在203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報告呼吁互聯網科技企業應參照中國政府的氣候雄心目標以及國際企業案例,將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標設立于2030年前,以充分展示企業對于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最晚不應晚于2050年。
圖2 100%可再生能源路徑參照
▎為什么100%可再生能源目標是互聯網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最重要手段?
互聯網科技企業的碳排放主要來源于電力使用,以數據中心電力使用為主。以騰訊為例,其2019年碳排放(范圍一與二)結構中,外購電力的碳排放占比超過99.5%。因此,使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將是互聯網科技企業減少碳排放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設立專項的100%可再生能源目標能夠更精準地助力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而如果不采用可再生能源,僅依靠提升節能技術將難以實現碳中和目標。
可再生能源目標設置、采購方式等具體建議
報告為企業設置100%可再生能源目標提供了具體建議,包括構建充分的內部共識與溝通機制、設置明確的時間線與計劃、發布渠道公開透明、公司高管作為發言人等。
其中,通過對過往案例的分析,部門間良好而有效的溝通機制是企業達成可再生能源目標的關鍵因素。100%可再生能源目標是企業基于長期發展考慮,做出的具備戰略意義的承諾。為了保障目標的可執行性與落地性,目標的決策需基于企業內相關部門及主要負責人的充分共識。
報告介紹了目前中國可行的四種獲取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分別是電力市場化交易、投資建設分布式項目、投資建設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以及購買綠色電力證書。綠色和平建議互聯網科技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求與可再生能源目標戰略,采取組合法以多種方式采購可再生能源。
政策層面,伴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正式考核與推進落實,未來可再生能源電力將進入更多的省級電力市場,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機制將所有突破,平價、低價綠色電力證書機制值得期待。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華夏能源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