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制造的縮影,經過70多年尤其是近40年的發展,佛山的工業體系不斷健全,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也是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當前正著力建設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力爭打造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急需重大突破,以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針對佛山這座中國制造業大城,就其如何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如何讓區域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等問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人文社科學院代行院長、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鄭永年。
在鄭永年教授看來,從日本乃至亞洲“四小龍”的發展經驗來看,產業會不斷升級,佛山也不例外。在舉國重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的過程中,佛山不可丟失自身作為制造業重鎮的定位,也不必跟隨周邊城市的發展路徑,佛山完全有能力成為面向全球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持開放心態,以長遠目光思考佛山自身獨特的發展路徑。
要在開放狀態下 解決技術創新問題
南方財經:作為制造業大城,佛山在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進程中可以承擔怎樣的角色?
鄭永年:目前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大家都很關注“卡脖子”問題,對于佛山來說,首先要明確自身定位。從1980年代開始到現在,佛山的制造業、實體經濟在廣東省、整個中國乃至在世界都小有名氣,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盡管前面很長一段時間,佛山也借鑒西方國家的技術,希望在產業應用基礎上有所改進和創新,但現在實際上佛山的產業發展已經積累到一個程度,有能力進行更多更高層次的原始創新,這不僅是佛山自身所需要的,也是國家所需要的。這是佛山經驗上的優勢。經濟優勢方面,佛山不僅擁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起來的資本,現在制造業解決“卡脖子”問題也是廣東省乃至國家的一個優先項,政策領域的金融支持不成問題。市場優勢方面,佛山的制造業不僅僅是在中國,也已經走向了海外,形成了一個不小的市場網絡。這些條件加起來,佛山不僅在廣東省,在整個中國也擁有很大的優勢和基礎去產生更多原始創新。
當然,大家不要對原創性的技術抱有幻想,認為短期內就會出現。如果認為美國封鎖我們什么,我們就能生產什么,那么是很不科學的。佛山在這方面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創新,佛山制造業的國際市場也是在開放狀態下成長起來的,需要在開放狀態下解決“卡脖子”的問題。佛山是整個中國市場的一部分,前不久中歐領導人宣布雙方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這就是很好的機會,佛山制造業是很多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橋梁和窗口。哪些地方“卡脖子”,界定好后投入大量資本人力來做,有些地方不是那么敏感的,國際資本熱衷來投資的,就繼續開放。我們不要走極端路線,關起門來自力更生,這是錯誤的觀念。進入佛山的歐洲資本實際上還是很多的,尤其中歐投資協定簽署之后,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南方財經:相比其他創新策源地,佛山可以如何完善它的創新生態機制?
鄭永年:其實其他城市的發展跟佛山本身并不矛盾,它們并不是競爭者,中國市場很大,我們需要看佛山這些年的發展路徑和比較優勢。這跟深圳不同,比如深圳制造業跟佛山制造業的分工很明顯,深圳基本上是高科技企業,佛山基本上是家電等傳統制造業,當然還有服務產業升級的機器人制造業,大量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這些方面佛山并不比深圳、東莞差。城市之間不見得一定就是競爭關系,各城市都要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來做。佛山一直在升級并且從來沒有停止過,只是現在面臨外部壓力,要加快升級轉型,從以前的應用型制造業,慢慢走向原創性的制造業,下一步原創跟應用還是要結合起來,在應用基礎上進行創新。就我觀察,實際上佛山已經有很好的基礎,也有很多研究院和生態基地,創新平臺的建設也有,重要的是做到產學研一體化。
為了原始創新,佛山還是要開放,地方領導要轉變一個觀念,不能光看佛山和周邊城市的資源,像廣佛同城、深佛合作,廣州和深圳的資源可以吸引,世界的資源也可以吸引,應當把佛山建設成開放的、擁有優質營商環境的世界性經濟平臺,來吸引優質資本、優質技術、優質人才。像新加坡、韓國都是開放的經濟體,都是世界級企業的平臺,你要給這些企業提供創新所需要的基本要素,這是政府要擔起的一個很大的責任。企業是主體,政府必須建好優質平臺,來吸引這些資源。佛山今天發展到這個程度,比起1980年代、1990年代,無論是經濟條件和自然條件都有優勢。佛山的歐洲企業其實也很多,完全有實力放眼世界,在世界范圍內來定位自己。
讓金融切實服務于實體經濟與創新
南方財經:佛山這樣的城市如何切實引導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
鄭永年:我們看現在很多地方大力發展服務業,包括金融服務業,佛山其實具備這個條件。我剛才說到,它主要的強項是制造業,因此佛山發展金融業絕對不是虛擬金融,虛擬金融發展不當的話反而會打擊實體經濟。佛山一定要清楚,佛山的金融業就是為制造業、實體經濟服務的,這一條要繼續把握好。因為現在全國不少地方想搞虛擬金融,虛擬金融也許可以做大企業,但是它會沖擊實體經濟,佛山的金融至少要保證最低程度上不能對現在的制造業產生任何的負面影響,不僅不能產生負面影響,還要為制造業的升級換代、原始創新進行服務。
南方財經:如何調動各類資本投資佛山先進制造業和原始創新的積極性?
鄭永年:資本要調動其實很簡單,就是有利可圖。實際上中國早期包括佛山,西方的技術在中國市場獲得了發展空間。原創性的東西是關鍵。佛山的“原創”市場不僅僅是國內市場,還有國際市場。資本要投資佛山的話,短期所獲得的利益跟中長期所獲得的利益,都要看得到。美國有那么多風投,風投需要考慮到風險。所以如何調動資本投資佛山,取決于金融業結構怎么來設計。這種金融并不是老百姓(603883,股吧)買股票這樣簡單,創新都有風險,需要一個能有效服務于這種實體經濟創新的金融業結構。政府企業各個方面要合力,合作設計方案,主要是提供好的激勵機制,使大家能看得到遠景。過去,政府會為企業生產運營提供土地、扶持補貼等生產要素。如今,政府的服務功能更多應體現在體制構建、創新方面。比如,加大對企業產權的保護,加大對專利技術的保護等;再比如,加大行政審批的規范化、智能化建設,使審批過程更公開、更透明、更便捷,營造公平法治的制度環境,以此提振、堅定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這一點非常重要,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已經越來越表現為企業家之間的競爭、企業家精神的競爭。
南方財經:近年來,佛山不斷推進廣佛全域同城、深化深佛合作,就創新生態合作而言,佛山還有哪些發展的想象空間?
鄭永年:無論投資、技術創新還是技術應用,空間是無限的。其實佛山的創新,并不需要去看深圳在做什么,或者看東莞在做什么,應該好好在國際市場上找到一個定位。中國那么大的市場,不用老盯著深圳、廣州等周邊城市,找到自己的國際定位,起點可以高一點,佛山是有條件的,它跟歐洲那么多合作,它的起點不比其他任何地方低,佛山的制造業還是很國際化的。中國發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突出技術升級和創新,技術創新的特點是它可以創造出新的空間來。大家之前對外國的高科技趨之若鶩是因為比中國的技術高,佛山如果能做到技術升級的話,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空間是無限的。
南方財經:中國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急需重大突破,作為中國制造的縮影,佛山在這方面應該謀求怎樣的技術發展路徑?
鄭永年:佛山的產業從一開始就是應用性的,跟民生經濟息息相關,我覺得佛山還是要堅持,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基礎,佛山可以繼續往前走,不是說去搞一些以前沒有的,而是與已有的民生經濟密切結合起來,在這個基礎上去解決一些實用性的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實際上佛山現在的這些產品很好,市場也不錯,這些產品里面你要看看有百分之多少的技術依賴國際市場,假如說有30%是國際采購被人家“卡脖子”,70%自己可以生產,就會發生危機,那么你就要解決這些地方,第一步就是普查一下有哪些“卡脖子”的問題會制約今天佛山的制造業,解決生存問題。解決“卡脖子”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到下一步,下一步的產品該怎么樣?技術創新有個路徑,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同時也是為了未來進行引領,要搞清楚技術本身發展的邏輯,佛山的定位可以高一點,像下圍棋一樣,走到二需要想到三四五,將目光放長遠。
(作者:凌芯 編輯:張星)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