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真的隱瞞了重要供應商的關聯關系,這將的確成為林華醫療此次IPO的信息披露硬傷。”上述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不過從目前情況看,林華醫療的IPO依然有獲得重新上會的希望,“林華醫療的財務數據還是比較優秀,在更正錯誤或自證清白后,如果依然符合上市的條件,監管層也可能會對其IPO放行。”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news)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陳渝川@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蘇州林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林華醫療”)果然還是未能向監管層自證“清白”而打消證監會發審委員的疑慮。
2021年1月14日,在當日舉行的證監會2021年第8次發審委工作會議上,發審委員們最終對林華醫療IPO給出了暫緩表決的決議,雖然監管層并未直接否決其該次上市申請,但這也意味著林華醫療首次沖擊A股資本市場鎩羽受阻。
林華醫療是2021年在IPO核準制下上市遭遇暫緩表決的首例。
“林華醫療之所以被發審委暫緩表決,的確是因為一些關鍵信息的披露存在瑕疵,其需要進一步向發審委解釋清楚。”1月14日晚間,一位接近于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透露,針對林華醫療陷入的爭議,監管層希望其及其中介機構能提供更充分詳實和有說服力的證據。
這一結果,對于林華醫療而言,應該并不意外。
早在林華醫療IPO上會受審前一日的2021年1月13日,叩叩財訊便公開報道了其涉嫌篡改重要資產收購時間節點疑為調節財務數據鋪路以及隱瞞重要供應商關聯關系的違規做法,并直接指出,在目前以信披客觀、真實、完備作為IPO審核最為重要的前置條件之下,林華醫療如果想要成功IPO并獲得市場的認可,恐怕其還需要向監管層和投資者進一步自證“清白”(詳見相關報道《林華醫療IPO申報前夕財務總監蹊蹺離職:重要供應商關聯魅影難解 資產收購存財務調節嫌疑》)。
“如果真的隱瞞了重要供應商的關聯關系,這將的確成為林華醫療此次IPO的信息披露硬傷。”上述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不過從目前情況看,林華醫療的IPO依然有獲得重新上會的希望,“林華醫療的財務數據還是比較優秀,在更正錯誤或自證清白后,如果依然符合上市的條件,監管層也可能會對其IPO放行。”
這不是林華醫療第一次試水國內資本市場。
早在2016年4月,林華醫療便成功掛牌新三板,并在同年12月啟動了其在新三板中的首次定增,募集資金近2億。
不過,從最新的發審委審核結果也證明,林華醫療即便已經有過成功“上市”的經歷,但這并不意味著其此番IPO將穩操勝券。
林華醫藥成立于1996年,主營臨床血管給藥工具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其IPO申報材料中稱“已經成為國內留置針生產企業中品類較為齊全、規模領先的企業之一”,尤其是在2016年至2019年的此次IPO報告期內,其凈利潤不僅連續三年皆過億,在2019年中,其凈利潤更是一舉突破2億元。
不過即便有看似繁茂的業績加持,但信息披露的“瑕疵”疑點卻依然阻礙了其資本之旅。
1)林華醫療IPO隱瞞了什么關鍵信息?
林華醫療IPO在信披中到底涉嫌隱瞞了什么信息?
作為一家生產留置針等一次性醫用耗材的林華醫療,其在報告期內,前五大供應商基本穩定地為其提供近40%的原料采購供給。
常熟市搏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搏益醫療”)則是林華醫療最為重要的供應商之一,為其提供引流袋相關產品。
據林華醫療此次IPO申報材料顯示,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搏益醫療常年盤踞于林華醫療第二大供應商之位,除2016年其以680.82萬元的采購額位居供應商第三席之外,其余兩年不僅皆以787.86萬元和941.02萬元的采購金額位列林華醫療第二大供應商,還呈現逐年遞增之勢。
然而,在林華醫療此次IPO招股書(申報稿)中沒有披露的是,這家對林華醫療而言舉足輕重的供應商,卻疑似與其自身存在諸多關聯關系,從而存在將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的路徑隱瞞。
公開資料顯示,搏益醫療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冊資本為100萬元,由自然人馬興元和馬平生出資設立,其中馬興元為法定代表人,持有85%的股份。
有意思的是,實際上這家企業剛剛一設立,便迅速成為了林華醫療的主要供應商。
據2016年林華醫療于新三板掛牌時發布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早在2013年,搏益醫療便以416.15萬的采購金額位列林華醫療第二大供應商之位,其后多年,除了偶爾一次滑落到第三大供應商之位外,則一直穩居在第二大供應商之上。
表面上看,雖然搏益醫療的兩位自然人股東馬興元與馬平生與林華醫療毫無關聯,但在其工商注冊資料中的一些細節卻將其底細出賣。
據企查查工商信息顯示,搏益醫療工商注冊資料中留下的聯系電話為0512-52473522,而同樣在工商資料中采用過這一聯系電話的還有一家名為常熟市神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企業(下稱“神通塑料”),在神通塑料2014年向工商系統申報年檢時,其申報的聯系方式則正好為0512-52473522。
神通塑料早在搏益醫療成立之時的五年前便注冊設立,除了上述聯系電話外,在神通塑料2013年向工商部門提供的年檢報告中還采用了另一個聯系電話0512-52479291,而這一個聯系電話也正好作為搏益醫療的聯系方式出現在了搏益醫療2014年向工商部門提供的年檢報告中。
在搏益醫療的官方網站上“聯系我們”一欄中,至今留下的電話和傳真號還分別為0512-52473522和0512-52479291兩個號碼。
值得注意的是,神通塑料實際上在2013年之前原名為常熟市神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神通醫療”),其業務與搏益醫療一樣,皆是主營引流袋業務。
在搏益醫療成立之后,神通醫療更名為神通塑料,更有“此時無銀三百兩”之疑,似乎有意隱藏自身與搏益醫療及相關業務之間的關聯。
但從上述信息細節顯示,縱然搏益醫療與神通塑料表現出來的出資人股東各不相同,但二者之間緊密的關系已經不言而喻,更是疑似受同一控制人下的掛有“兩張皮”的“同一家”企業。
如果繼續深挖神通塑料的背景與淵源,或許就不難理解搏益醫療緣何會高居林華醫療重要供應商席位之謎了。
工商資料顯示,神通塑料成立于2007年11月21日,注冊資本為50萬元,由自然人俞云龍和俞國權各占50%出資比例而設立。
熟悉林華醫療的人應該對俞云龍與俞國權并不陌生。
據林華醫療此次IPO招股書(申報稿)披露,俞云龍既林華醫療實際控制人吳林元妻兄的兒子,而俞國權為俞云龍之父,俞國權既為吳林元配偶俞國華之兄。
無論是俞云龍還是俞國權,其與林華醫療的關系還不僅僅是實控人親屬關系這么簡單。
在林華醫療的歷史沿革中,俞云龍與俞國權父子還曾作為直接持股人多次出現在林華醫療的股東名單中。
在2012年、2014年林華醫療的幾次關鍵資本運作中,俞氏父子皆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2年12月,也就是搏益醫療成立前后,林華醫療實控人吳林元曾以家族持股安排為由,將自己所持的部分林華醫療的股份轉讓給關聯人士,其中俞國權與俞云龍便在受讓名單之中,其中俞國權以182.5萬元的價格獲得了林華醫療斯時2.5%的股權,而俞云龍以91.25萬元的價格也受讓林華醫療1.25%的股權。
到了2014年6月,俞云龍與俞國權父子又將上述股權悉數轉回于吳林元。
在林華醫療此次IPO申報稿中,其也把神通塑料界定為了關聯企業。
那么神通塑料以及俞氏父子與搏益醫療之間到底是何關系,俞氏父子到底是不是搏益醫療的真正實控人,在諸多蛛絲馬跡的疑點之下,作為林華醫療的最重要的供應商,搏益醫療是否與林華醫療存在關聯關系非關聯化的“違規”?林華醫療IPO信息披露是否涉嫌隱瞞關鍵要點?林華醫療是否通過暗度陳倉的方式對實際關聯企業進行利益輸送或通過相關企業承擔成本費用等方式進行財務調節?諸多疑問顯然也有待林華醫療的解答和監管機構的進一步核實。
2)2021年首家遭發審委暫緩的企業
實際上,在2021年1月14日證監會召開的新年第8次發審會上,除林華醫療外,還有山東聯科科技、南僑食品集團(上海)、安徽華塑、山東中農聯合生物科技等另外4家公司的IPO申請上會受審。
相對幸運的是,當日除了林華醫療IPO被監管層叫停暫緩之外,其余四家皆悉數過會。
進入2021年以來,證監會發審委共對9家公司的IPO申請進行審核,至今為止,除林華醫療IPO被暫緩表決而暫時失敗外,其余8家獲通過,過會率88.89%。
顯然,林華醫療也因此不幸成為2021年在核準制下被暫緩表決的首例。
“證監會要求林華醫療就有關引發爭議的信息內容進行補充,并要求負責其此次IPO的中介機構進行核查并出具意見。”上述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對于類似在招股書申報材料中涉嫌隱瞞事實性問題的核查,一般要么是給出令監管層信服的解釋,真的證明所謂的關聯只是“巧合”,并不影響相關企業的獨立性;要么就最終承認公司與供應商之間的關聯關系,并對二者的往來進行關聯交易披露,在拋除關聯性的影響下,如果公司依然滿足上市條件,則還可能繼續推進,不過公司與中介機構則會因信披和盡責的問題遭遇處罰。
“在IPO審核愈加重視信披的客觀、真實和完備的前提下,隱瞞企業相關的重大關聯關系所導致的結果可大可小,如果一旦被坐實,則也可能被視為企業內控存在較大的缺失,這則關系到公司治理層面的問題了。”西南一家中型券商保代人士認為。
在過去的2020年中,便有擬IPO企業與林華醫療類似涉嫌隱瞞交易方的關聯關系而遭遇到監管處罰的案例,甚至有的即使已經通過了上市委的審核,最終也還是無奈地撤回了上市申請而終止IPO。
2019年4月,深圳市創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鑫激光)向上交所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同年11月獲得科創板上市委審核通過,旋即向證監會提交注冊,但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便遲遲未有下文。
直到2020年4月,證監會公開披露的一份處罰公告才解開了創鑫激光IPO“難產”之謎,原來其實控人蔣峰被監管層查實,在創鑫激光IPO申報中,故意隱瞞了與一家存在業務往來交易的企業的真實關聯關系。
證監會決定對創鑫激光及其實控人蔣峰采取責令公開說明的監督管理措施。
2020年10月,在苦候注冊批文近一年未果之后,創鑫激光無奈向證監會撤回了其上市注冊申請。
那么作為2021年首家被發審委叫停IPO審核表決的企業,林華醫療IPO的命運之船到底將駛向何方?其將如何來解釋或者說化解監管及外界對其信息披露上的硬傷質疑?創鑫激光的“悲劇”是否又會在它身上重演?叩叩財訊將繼續關注。
(完)
延伸閱讀:
林華醫療IPO申報前夕財務總監蹊蹺離職:重要供應商關聯魅影難解 資產收購存財務調節嫌疑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叩叩財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