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動性寬松和經濟持續恢復的推動下,2020年我國股市漲幅較大,提高了部分居民財產性收入。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全年經濟數據。
初步核算,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
與此同時,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略低于GDP增速。
從收入來源來看,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791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5.7%),增長4.3%;人均經營凈收入5307元(占比16.5%),增長1.1%;人均財產凈收入2791元(占比8.7%),增長6.6%;人均轉移凈收入6173元(占比19.2%),增長8.7%。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居民收入增長好于預期,實現了與經濟增長的基本同步。一至四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實際增速分別為-3.9%、-1.3%、-0.6%、2.1%,逐季好轉,全年實現了與經濟增長率基本同步。
較GDP率先實現翻番目標?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其中最顯著的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按部分市場機構的測算,2020要實現GDP較2010年翻一番,需要當年GDP增速在5.5%左右。受百年一遇疫情影響,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經濟增長了2.3%,但距離GDP翻番的目標尚有差距。為此,官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勝利,推遲到了2021年。
據新華社報道,2020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如期實現。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并未明確指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現翻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2011)》顯示,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估計為10046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數據發現,2011-2015年以及2017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2016年以及2018-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要低于GDP增速——10年間更多年份居民人均收入快于GDP增速,但近年來居民收入增速整體低于GDP增速。
(2013年以來,人均居民收入增速與GDP增速對比圖)
不過,由于2013年之前,國家統計局分別公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數據,與2013年后統計口徑存在差異,居民人均收入是否翻番還有待官方最終確認。
國家統計局在公布2020年居民收入數據時還指出,受城鎮化和人口遷移等因素影響,各時期的分城鄉、分地區人口構成發生變化,有時會導致全國居民的部分收支項目增速超出分城鄉居民相應收支項目增速區間的現象發生。主要是在城鎮化過程中,一部分在農村收入較高的人口進入城鎮地區,但在城鎮屬于較低收入人群,他們的遷移對城鄉居民部分收支均有拉低作用。
政策發力穩收入
若從2020年居民收入來源來看,可以發現:四類收入中占比較大的兩類收入,即工資、經營收入增速較低,尤其人均經營凈收入名義增速為1.1%,人均工資收入名義增長4.3%;占比較小的兩類收入,即轉移、財產收入增長較快,其中人均轉移凈收入名義增長8.7%,人均財產凈收入名義增長6.6%。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數據發現,201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四類收入數據以來,占比較低的轉移、財產性收入增速較高,工資、經營收入增速相對較低。其中,2017-2019年,財產收入增速居第一位,2020年轉移收入增速再度超過財產收入增速。
(2014年以來,居民轉移、財產凈收入增速較高)
寧吉喆表示,2020年居民轉移凈收入較快增長,帶動了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轉移凈收入反映了保底政策,上調養老金、退休金標準,加大社會救濟、臨時救助,使得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全年增長了8.7%,其中居民人均養老金和離退休金增長了7.8%,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增長了18.7%,政策性生活補貼收入增長了12.7%。
寧吉喆還指出,保就業的政策促進了工資收入的回升。通過強化穩崗就業、鼓勵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等,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增長4.3%,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長2.8%。稅費減免和金融支持政策,使得居民家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經營凈收入由降轉升。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增長了1.1%,前三季度經營收入是下降的,受到疫情影響較大。
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農民工總量28560萬人,比上年減少517萬人,下降1.8%。其中,本地農民工11601萬人,下降0.4%;外出農民工16959萬人,下降2.7%。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比上年增長2.8%(名義增速)。
2020年居民收入中,比較突出的還有財產性收入,人均財產凈收入名義增長了6.6%,比整體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9個百分點。
這跟2020年股市行情較好,部分居民通過炒股、購買基金獲得較好收益有關。比如上證綜指從2020年初的3083上升至年末的3473,整體上漲了12.7%。
(2020年全年上證、深證綜合指數走勢圖)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財產性收入包括居民持有的有價證券、動產和不動產帶來的收入,2020年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速快于整體增速主要是股票、基金收益和部分城市的房租上漲收益。2020年在流動性寬松和經濟持續恢復的推動下,我國股市漲幅較大,提高了部分居民的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近年來均較整體收入增速高,主要是近年來持續加大精準扶貧攻堅戰,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為了保基本民生,財政支出更是加大了民生社保的支出,提高了居民的轉移性凈收入。
(作者:周瀟梟 編輯:周上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