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1月11日),在A股普跌的情況下,藍思科技(300433,股吧)逆市大漲7.81%。僅僅兩個交易日,藍思就走出了所謂“圈錢”的利空——又或者是,融資150億對藍思來說,根本就不是什么利空。
“星光熠熠” 全球頂級機構投資者參與藍思定增
1月7日晚間,藍思科技(300433)發布公告,以其25.44元/股向長沙領新產業(300832)投資、中金公司(601995)、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諾德基金、朱雀基金等14家機構發行5.89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約為150億元,本次發行對象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六個月內不得轉讓的規定
在14家獲配機構中,有中金公司、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華融資管加上湖南財信精進股權投資、長沙領新產業投資。
此外,獲配13.10億元的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為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簡稱GIC)子公司,而GIC一直被稱為“亞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資者”,是新加坡最大的國際投資公司,主要是管理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目前管理的資產超過千億美元。
資料來源:藍思科技發行報告書
除了GIC,還有易方達基金、朱雀基金等多家國內頂級機構參與了藍思科技的資金募集計劃。從2020年4月啟動發行150億募資計劃到8個月后的夢想實現,藍思科技憑什么打動這么多知名機構?
消費電子+新能車 雙黃金賽道上飛馳的藍思
之所以獲得機構青睞,首先在于藍思科技是一家認真做實業的企業,一直專注于玻璃主業。從歷史情況來看,藍思科技曾三次募投擴產都沒有開空頭支票,整體效益還是達到了事先預計效益的,所以在機構投資者中有良好的口碑。而且,通過這一系列的融資擴張,藍思科技的競爭力得到提升,行業中的地位也得到鞏固,股價也節節攀升,相比兩年前的最低點的5.55元漲了近7倍,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實現了真正的雙贏。
但是,消費電子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藍思科技并不能憑借著歷史高枕無憂,需要開發新的業績增長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藍思科技拋出了150億定增預案,用于產能擴建和技術改造,涵蓋智能穿戴、觸控功能面板、車載玻璃面板、3D觸控面板建設項目以及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項目。
本次募資所投項目與藍思科技現有主業高度契合,且與市場大環境相呼應,前景非?春。根據藍思科技公告,上述項目達產后將實現年產智能穿戴設備零組件900萬個,實現年銷售收入18億元;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3719萬件,年產值42.73億元;消費電子3D觸控功能面板12015萬件,年銷售收入約70.27億元。
此前,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曾表示過,對于150億元定增計劃的順利完成具有十足的信心,經過深思熟慮,不會浪費一分錢。因為在很多年前,藍思科技的定位就相當明確,要做大客戶,面向高端市場,要做被人做不到的東西。
再梳理此次定增方案,發現藍思科技的戰略方向為雙賽道:一是為了拓寬“5G”賽道,消費電子方面大展拳腳;二是在汽車電子業務方面的戰略布局。這樣看來,藍思科技選擇的賽道符合目前5G、AI和IoT等技術的大規模商用,這將進一步鞏固公司在5G時代的行業地位。
1月6日,有消息稱,蘋果已經向供應商下達了今年上半年的iPhone生產訂單,要求生產9500至9600萬部,這遠超12月中旬預期的8000萬至8500萬部,以及10月下旬預期的7500萬部。
這一訂單較2020年同期增長30%,藍思科技作為蘋果產業鏈上重要的顯示屏功能玻璃面板供應商,蘋果的銷售情況對藍思科技有直接關聯的影響。顯然,大客戶訂單增長將有助于藍思科技在今年上半年繼續延續其發展趨勢。
汽車賽道方面藍思科技也有額外的驚喜,新能源汽車配件會可能成為藍思科技新的業績增長點。
1月7日,特斯拉股價大漲逾7%,突破810美元,馬斯克一舉超越霸榜三年的貝佐斯,成為新的世界首富。元旦后特斯拉宣布Model Y降價最高16萬元并在上海工廠投產,已經引爆新一輪中國用戶搶訂熱潮。
藍思科技不僅為特斯拉提供了中控屏和B柱等智能駕駛倉產品,同時,還是賓利、保時捷、寶馬等眾多高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供應商。今年,藍思科技的新能源汽車客戶名單或許加上蘋果汽車也不算意外。
那么,投資藍思科技的資金不可謂不“聰明”。
從2019年下半年扭虧為盈業績反轉以來,藍思科技已經連續多個季度營收凈利持續大幅增長。2019年,藍思科技的產業轉型升級成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2.58億元,同比增長9.16%,凈利潤達24.69億元,同比增長287.56%,成功實現扭虧為盈,同比增長逾6倍。
2020年,藍思科技延續了2019年的高速增長。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260.83億元,同比增長26.64%,增速均高于2018年、2019年;凈利潤34.32億元,同比增長209.63%。
資料來源:wind數據
總結來看的話,藍思科技于2015年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因為蘋果產業鏈企業供貨而備受市場關注。上市6年以來,公司曾先后三次股權融資全部用于產業布局,優化客戶結構,牽手華為、三星、VIVO、小米等消費電子領域龍頭,漸漸擺脫被市場認為是“吃蘋果”長大的公司形象,這兩年還成為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以及亞馬遜全球科技巨頭的供應商——可以說之前的每一筆錢都用在了刀刃上。
這次,藍思科技募集150億,將有效擴張產能,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鞏固自己行業絕對龍頭地位。
如果你不相信上市公司,可以看一下參與定增國資、外資、公募和知名私募公司名單,這些全球頂級的機構投資是不會集體看走眼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