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規劃綱要》
昨天,代表們在小組審議會的間隙,閱讀本報推出的《前瞻十五年 干好這五年》規劃綱要及政府工作報告解讀手冊
昨天下午,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規劃綱要》 昨天,代表們在小組審議會的間隙,閱讀本報推出的《前瞻十五年 干好這五年》規劃綱要及政府工作報告解讀手冊
安排十大工程包、重點項目投資將達2.2萬億元;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努力實現凈增100萬中等收入群體;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一線職工工資水平……昨天下午,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商務局、城市副中心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就《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主要內容,以及北京未來的發展重點工作進行介紹。
398條公眾建言
轉化為《規劃綱要》內容
“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拿出北京行動,作出北京貢獻”“前瞻15年、干好這5年”……發布會上,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就《規劃綱要》的主要考慮和基本框架做了介紹。
據介紹,《規劃綱要》總共有14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主要闡述“十三五”時期北京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2035年遠景目標及2025年目標指標。第二部分是分論,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第三部分是規劃實施保障,主要闡述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強化規劃統籌實施和規劃實施監測考核。
談緒祥介紹說,《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自2019年4月份啟動,經過前期工作、基本思路研究、規劃《規劃綱要》起草等階段,目前正處于審議發布階段。在《規劃綱要》的編制過程中,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累計征集有效建言1.6萬多條。經過認真研究梳理,其中398條公眾建言直接轉化為《規劃綱要》文本內容。另外還有493條建言分送市有關部門,作為編制市級專項規劃和實際工作的重要參考。
“十四五”期間
重點項目投資達2.2萬億元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整個《規劃綱要》著眼于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將“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的124項重要任務和54項重要改革舉措都進行了細化、量化、具體化和項目化,提出了一批“找得著”“看得見”“摸得到”的重要舉措,以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談緒祥說,所謂“找得著”,就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有效實施一批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看得見”,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企業在規劃《規劃綱要》中看到足夠多的商機;“摸得到”,就是要讓老百姓(603883,股吧)能夠感受到身邊的可喜變化。
具備這些特征的重要舉措,如圍繞“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等領域安排了十大工程包,“十四五”期間重點項目投資將達到2.2萬億元。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五年,北京還謀劃了十大重點專項領域主題活動平臺,帶動社會廣泛參與規劃實施,包括書香北京計劃、共建“一帶一路”企業伙伴計劃、京津冀傳統產業升級賦能計劃、數字經濟伙伴計劃等,政府搭建平臺、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促進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一步一步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努力實現凈增
100萬中等收入群體
談緒祥介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規劃綱要》的始終,未來五年,北京將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就業、社保、教育、衛生、住房、養老等領域民生問題,提出了許多具體的“硬招”“實招”,包括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消除劣五類水體,讓廣大市民享有更多的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實施城市更新計劃,力爭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等等,將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大力改善民生方面,堅持共同富裕方向,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也是《規劃綱要》中的一大重要內容。談緒祥表示,2020年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6.9萬元,在全國處于較高的水平,初步形成了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格局。未來五年,北京還將努力實現凈增100萬中等收入群體,促進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如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談緒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說,全市將多措并舉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一方面提高職工工資性收入,完善集體合同和集體協商制度,加快建立符合不同行業特點的工資制度體系,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一線職工工資水平。另一方面,將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此外,還將多渠道增加農村居民收入,通過繼續擴大農民非農就業、深化農村“三塊地”改革,推廣土地托管、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談緒祥透露,未來五年北京還將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堅持按勞分配原則,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再分配調節力度和精準性;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積極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
“總體來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危與機并存,危中有機,?赊D機。只要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扎實推動實施規劃《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一定能夠以首善標準不斷開創首都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談緒祥說。
亮點
科技創新
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介紹,率先建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目標,市科委將抓緊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笆奈濉睍r期,北京將精準實施六大工程,分別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建工程、重點跨越工程、創新范式優化工程、“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三鏈聯動工程、京津冀產業驅動工程、創新生態提升工程。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加速國家實驗室培育建設,推進在京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化發展,加速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進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新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同時,聚焦戰略長板,推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生物技術等優勢領域率先占據制高點;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集成電路產研一體、關鍵新材料、關鍵零部件和高端儀器設備等方向突破瓶頸,加快實現“換道超車”。
北京還將加快建設集成電路試驗線平臺,搭建區塊鏈、車聯、未來智能系統等領域平臺,加速創新范式轉變,解決基礎研究與產業脫節問題。以智慧城市為核心,加快布局全域應用場景建設,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智能制造、大健康和綠色智慧能源(600869,股吧)領域,構建新的萬億級產業集群。
此外,支持北京企業參與津冀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協同布局京津冀工業互聯網等應用場景。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應用場景支撐前沿技術迭代升級、津冀落地轉化的聯動機制。建設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發揮好中關村(000931,股吧)示范區、“兩區”政策疊加優勢,加快形成多層次創新人才梯隊,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在激發企業創新創業活力和政策創新上,充分發揮中關村示范區的作用,爭取率先開展金融等領域“監管沙箱”先行先試;建立適應新發展格局的國際科技合作和開放新機制;進一步優化科研環境和創新文化(300336,股吧)氛圍,加快打造公平、公正、便利的創新環境。
許強表示,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球領先,形成國際人才高地,切實支撐我國建設科技強國。
“兩區”建設
支持含金量高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在京先行先試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兩區辦專職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劉梅英對《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全面激發‘兩區’新活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重要任務一一進行了介紹。
據了解,2020年本市全面啟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劉梅英給出了一連串的數據:自2015年本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以來,共實施了三輪403項任務,形成了120余項全國首創或效果最優的開放創新舉措,向自貿試驗區和全國不同范圍推廣了六批25項創新經驗和案例,有效發揮了制度創新試驗田的作用,落地了一批標志性項目,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310328)。
據悉,目前本市是全國唯一的“兩區”政策疊加的城市,也是唯一一個有跨省級行政區域自貿試驗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城市,這在全國絕無僅有。對于“十四五”時期的“兩區”建設,劉梅英介紹說,“兩區”建設將堅持產業開放與園區開放并行突破,深入探索服務業為主導的開放新模式,同時聚焦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支持一批含金量高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在京先行先試,率先探索實施貿易便利、投資便利、資金跨境流動便利、人才從業便利、運輸往來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形成更多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成果。
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方面,劉梅英指出,“十三五”時期,本市最終消費率始終保持在60%左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笆奈濉睍r期,本市將圍繞優化空間布局、完善流通體系、創新業態模式、品質品牌升級、提升營商環境五項重點任務開展系列專項行動,項目化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將完善廣域級、區域級、地區級、社區級四級商業中心體系布局規劃,優化商業設施建設布局,創新重構實體消費空間。同時,暢通傳統農產品(000061,股吧)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和商貿物流體系,建立現代化流通體系;充分利用“兩區”“三平臺”政策紅利加快消費領域新模式新業態落地,以科技賦能消費創新發展,加快促進商旅文體業態融合等。
城市副中心
完成東六環入地改造 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筑
作為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也已經基本編制完成,即將按程序印發施行。
據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發展改革局局長張艷林介紹,作為建設中心城區功能疏解重要承載地,未來五年副中心將系統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特別是在交通建設領域,將建成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改造提升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復線,建成市域快線平谷線,完成東六環入地改造、京哈高速拓寬改造,優化公交線網,建成1500公里的慢行大網絡,著力構建便捷暢達的綜合交通體系。
張艷林透露,在公共服務方面,副中心將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筑,建成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一期)、北京第一實驗學校等一批優質學校,推進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建成投用。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將推進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抓好大運河景觀提升與生態修復,實現北運河(城市副中心段)全線旅游通航,推進碳減排、碳中和工作,建設森林城市,推行綠色建筑,打造無廢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副中心將加速推進“雙千兆”城市建設,實現5G全域連續覆蓋,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強化數字賦能城市治理,實現全場景智慧。同時,副中心將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特別是在推進與北三縣協同發展方面,將推進M22線(平谷線)、京唐城際等一批軌道交通運行通車,重點推進一批跨境道路建設,打通交通堵點,率先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聚焦養老、醫療、教育等關鍵民生領域,推進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和政策向北三縣延伸。
本版文/本報記者 林艷 解麗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