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為了防控疫情,“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成為新倡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有序引導群眾就地過年,疫情高風險地區群眾均應就地過年,把人員流動降到最低,防止因人員流動導致疫情傳播擴散。中風險地區群眾原則上就地過年,特殊情況需要出行的,需經屬地疫情防控機構批準。低風險地區倡導群眾就地過年,非必要不出行。
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人員要帶頭就地過年,引導外地農民工、尚未離校的師生就地過年。確需出行人員原則上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要切實加強生活物資保障和能源保供,特別是大中城市要提前安排,充分準備,確保生活必需品不斷檔、不脫銷。要做好就地過年群眾管理服務,及時回應和滿足就地過年群眾需求。要確保群眾出行方便有序和貨運物流暢通,最大程度滿足就地過年群眾的購物、休閑、娛樂等出行需求。要保障就地過年群眾工資休假等合法權益,以崗留工、以薪留工。要積極營造就地過年良好氛圍,落細落實各項服務保障措施,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安心安全過好年。
與此同時,衛健委發布《冬春季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提到“返鄉人員需持7天內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返鄉,返鄉后實行14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聚集、不流動。”
這讓無疑讓更多人選擇不回鄉過年,勢必對經濟活動和供需表現產生一定程度影響,因此一批“就地過年”概念股新鮮出爐。
分析認為,今年春節期間,“就地過年”政策會對生產產生正面影響,線上消費也將受到提振。
從“消費的春節”到“生產的春節”
東吳策略認為,就地過年引發“反春節效應”。消費端的影響尚有2020年一季度的經驗可借鑒,生產端則完全是新情況,從“消費的春節”到“生產的春節”,“逆春節效應”對經濟走勢和宏觀政策指定均產生影響,股市對此的定價也將在未來一個月充分顯現。預計生產端利好機械、建筑、基礎材料、電子設備、家具;消費端的三大受益行業為居家必需、醫藥防疫、在線教育娛樂。
中信證券表示,各地鼓勵“就地過年”,此次春節的人員流動預計將急劇下降,這將激發受益于居家環境下的消費行業需求提升,包括居家、線上、出口等相關領域。
興業證券表示,今年“就地過年”的實施,導致供給和需求都會與傳統春節有所不同。整體來看,消費受疫情影響可能較大。然而,今年生產的邏輯可能與2020年年初疫情有所不同。今年來看,如果“就地過年”全面鋪開,大量勞動力無法返鄉,從理論上來說可能會增加有效生產的時間。
東北證券指出,春節就地過年政策影響下,往年2月生產端回落、消費端回升的現象可能改變。從盈利改善和景氣提升的角度來看,生產端的制造以及消費端的醫藥、科技等部分行業受益于就地過年政策。短期盈利改善趨勢延續,流動性和風險偏好明顯改善,震蕩上行的慢牛行情短期將延續,3800點目標實現中。行業配置短期繼續偏均衡。
生產端:中游制造、基礎材料、終端制造依次受益
東吳策略指出,防疫政策下的就地過年,大量勞動力駐守生產地,“反春節效應”下工業產出得以維持。按受益幅度,依次包括中游制造>基礎材料>終端制造。傳統春節下,用工人數縮減最明顯的行業,“逆春節效應”最明顯,也最為受益。建筑業春節用工穩定性最差,從業人員環比降幅達到-28%,今年有望最為受益,其余行業主要包括基礎材料:采掘、有色、鋼鐵、化纖;中游制造: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運輸設備、儀器儀表;下游制造:電子設備、家具、紡服、造紙。
該機構表示,從投資角度看,疫情嚴重階段股價上行,疫情緩和階段股價下行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機械設備、化工、電氣設備等領域。
上游基礎材料相關公司:采掘(中國石油(601857,股吧)、中海油服(601808,股吧))、有色(贛鋒鋰業(002460,股吧))、鋼鐵(寶鋼股份(600019,股吧))、化纖(桐昆股份(601233,股吧))。
下游制造:電子設備(北方華創(002371,股吧)、立訊精密(002475,股吧)、歌爾股份(002241,股吧))、家具(歐派家居(603833,股吧))、紡服(穩健醫療)、造紙(太陽紙業(002078,股吧))。
消費端:網購、物流、外賣、醫藥、在線游戲、在線教育將受益
興業證券指出,2020年,居民支出消費結構中,服務消費的占比回落,同時貨物消費占比上升。而同期,網上零售占比消費品零售趨勢上升,該比例在2020年2月出現跳升,意味著居家隔離政策下,居民更多進行網購消費。
中信證券表示,雖然政策管控主要針對跨省、返鄉人員流動,本地較為自由,但缺少了走親訪友、外出旅游的假期環境,居民居家時長不可避免將顯著上升,這將激發受益于居家環境下的消費行業需求提升。階段性明確受益的領域包括:
第一,受益居民居家時長提升的復調、速凍等方便食品、小家電、中高端生鮮、個護家清、家居等商品消費;
第二,居民場景疊加線上習慣強化的電商、外賣、閃購等到家服務、社區團購、在線教育等線上消費;
第三,開工時長增加,一季度有望超預期的出口產業鏈,包括家電出口、服裝出口、新型煙草出口等。
東吳策略認為,就地過年對消費端的影響與2020年疫情高峰類似,三大受益行業:居家必需、醫藥防疫、在線教育娛樂。
大量務工人員滯留工作地,外賣、物流增長確定性最強。同時,居民居家隔離帶動速凍食品需求提升。相關公司:外賣(美團)、物流(順豐控股(002352,股吧)、德邦股份(603056,股吧))、速凍食品(安井食品(603345,股吧)、三全食品(002216,股吧))
衛健委要求返鄉人員,需持7日以內核酸檢測證明,疊加常備藥及手套等防疫需求也將增加,相關醫藥零售公司及防疫物資生產公司受益。相關公司:核酸檢測(金域醫學(603882,股吧))、疫苗(國藥股份(600511,股吧)、智飛生物(300122,股吧))、常備藥&手套(益豐藥房(603939,股吧)、老百姓(603883,股吧))
疫情后線上辦公、娛樂的強勢崛起,疊加IPO熱潮,互聯網公司也將受益。相關公司:線上購物(阿里巴巴、京東)、線上教育&辦公(跟誰學)、游戲(騰訊、三七互娛(002555,股吧))、流媒體(嗶哩嗶哩)。
事實上,資本市場上已經提前作出了反應,互聯網港股持續火爆,騰訊控股、京東、美團等互聯網龍頭近期紛紛創出新高。
受損行業:白酒、院線、餐飲、酒店
今年受“就地過年”趨勢的影響,將會削弱春節前后的人員流動、減少人群線下集聚。
東吳證券認為,過往來看春節是中國全年最大的線下聚集活動,帶動了包括白酒、院線、餐飲和節日禮品等消費板塊,而“就地過年”可能對這些板塊造成負面影響。
但對影視行業而言,就地過年的影響存兩面性。一方面, 將繼續利好在線視頻,另一方面線下電影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春節檔票房占全年票房比重不斷提升,2019年春節檔票房58.26億元,占全年票房比例9.1%,春節檔蕭條可能對全年票房增長帶來一定影響。
此外,人員流動限制也會給景區、酒店等板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中信證券(600030,股吧)表示,“就地過年”主要減少跨省流動,預計對遠距離出行場景負面沖擊較大,因而對旅行社、異地游客占比較高的景區短期影響較大。但一季度正處淡季,春節后天氣轉暖疫情得以控制,全年或影響有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