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 | 梁杏
2021年年初以來,A股市場成交額一直維持高位。市場資金先是抱團白酒等少數板塊,指數雖然上漲但整體賺錢效應不佳。近期這種抱團現象也有松動的跡象,不過上漲的行業卻有擴散的趨勢。
其中,以芯片為代表的科技行業行情火熱,在2020年下半年整固消化之后,估值壓力得到釋放,后續仍有上漲空間。隨著2020年年報的逐漸披露,高業績增速的芯片行業有望成為資金新寵,對應的行業指數基金也迎來爆發機會。
產業鏈產能緊張產品提價
行業龍頭年報預喜景氣延續
芯片行業2019年二季度開始從景氣周期底部回升,產業鏈就出現了漲價的現象。同時5G通信網絡建設也開始提速,作為5G上游的芯片行業也是率先發力,有了大量新增需求。2019年5月美國限制華為終端的上游芯片供應商,于是芯片行業的國產替代進程開始提速。此后國家也通過產業大基金等政策形式,支持芯片產業鏈的發展。在基本面、政策面和情緒面共振的情況下,整個板塊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都有不錯的漲幅。
不過芯片行業在2020年下半年一直處在震蕩調整的階段,同時行業業績依然保持著高增長的態勢,這也就導致板塊估值在2020年底回到了2019年底的水平,后續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2020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芯片產業鏈受到5G、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需求的驅動,出現了產能緊張的情況。
從產業鏈調研情況來看,不僅晶圓代工環節產能滿載,下游封裝、測試同樣供不應求,除了取消淡季價格折讓,價格也紛紛上調。目前已有部分硅片、IC設計、晶圓代工和封測企業發布年初漲價函。目前產能緊缺的情況很有可能會持續整個2021年上半年,行業內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也有比較高的確定性。
上周臺積電發布四季度財報,營收同比增加14%,接近此前指引上限。最引人關注的是基于長期產業趨勢及需求預估,大幅調高2021年資本開支預算,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方面會給上游設備、材料等環節帶來需求,另一方面也驗證了整個行業的景氣度。此外,上周A股芯片龍頭韋爾股份(603501,股吧)也發布年報預告,預計2020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426%~534%。目前已披露2020年年報的A股水平公司中,預喜比例近65%,龍頭公司歸母凈利潤增幅普遍在50%以上。
因此2021年來看,芯片行業很有可能面臨業績和估值同時提升的戴維斯雙擊。當前A股市場成交活躍,單日成交額持續在9000億元以上,同時北向資金不斷流入,對于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提升相對有利,芯片板塊也有望成為2021年春季行情下半場的主旋律。
芯片指數納入科創板股票
相關行業ETF充分受益
去年12月指數成分股定期調整中,一批寬基和行業指數納入了科創板股票。科創板主要服務于科技創新企業,2019年7月22日開板以來已經有14只芯片股上市,像中芯國際、寒武紀的過會,也是掀起了芯片行業的投資熱情。
科創板芯片股中,既有材料、設計、制造等產業鏈細分領域的龍頭,又有獨占某些關鍵環節,具備科技實力和特色的稀有企業。2020年前三季度,科創板芯片股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3.88%和139.89%,高于目前市場主要的芯片指數以及創業板指。此外,高成長來源于高投入,科創板芯片股前三季度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高達16.83%,也遠高于指數水平。因此芯片指數納入科創板股票后,未來的業績增長有了更大想象空間。
目前市場上共有5只半導體芯片類的ETF,其中芯片ETF跟蹤的中華半導體芯片指數,以及半導體ETF跟蹤的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均已納入科創板股票。截至1月21日,除了芯片外,其余四只ETF均已成立滿一年,芯片ETF近一年收益率也處在領先位置。并且芯片ETF自2019年5月16日成立以來,不到一年收益率已實現翻倍,截至目前收益率172.68%。
(本文已刊發于1月23日《紅周刊(博客,微博)》,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基金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