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如何挖掘“內需”更是重中之重。
2021年1月27日,已經有超過半數的省區市召開兩會,并發布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了哪些內容?21世紀報道記者統計后發現,“消費”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如何挖掘“內需”更是重中之重。
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提出,充分釋放消費潛力。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內免稅店,引導境外消費回流。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開展“粵貿全國”計劃,積極開拓國內市場。
免稅店、境外消費回流,也成為海南和云南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之一。與此同時,廣東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的計劃,也與北京、上海、天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品牌的重視如出一轍。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的背景下,作為對外貿依存度非常高的省份,在出口面臨很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廣東需要有針對性的考慮內需問題,加強自身產品在國內的競爭力。
“至于免稅店,這是一塊大市場,尤其是此前珠三角地區每年都有大量的消費流向境外,這么大的購買力,當然最好能留下來。”孫不熟說。
多地競爭內需市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目前已經有19個省份發布政府工作報告,絕大部分省份都在針對內需消費“做文章”。
其中,國際消費中心、首店經濟成為很多省份促進消費的關鍵詞。
以北京為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新業態發展,擴大健康、養老、文旅、體育等服務消費。持續吸引國內外知名品牌首店首發,完成22個傳統商圈改造提升。
山東提出,2021年,要積極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打造地標商圈、特色街區等消費場景,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引進品牌首店40個以上,實施時尚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建設提升山東國際時尚創意中心,激發時尚消費新活力。
廣東提出,著力保就業穩收入促消費,堅持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相結合,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區域消費中心城市。
另外,重慶提出,全面推進“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高水平建設中央商務區等國際消費核心區,提質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會展經濟,加快發展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模式。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國家提出雙循環戰略,各地需要通過中心城市來帶動內需。
“城市有兩大功能,一個是生產,一個是消費,之前城市的生產功能更為重要,但現在消費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胡剛表示,比如廣州和深圳作為一線城市,擁有高端消費人群和需求,需要考慮如何更好的發揮這方面的能力,從而帶來城市效益的提升。
除此之外,家電家具消費、汽車消費、消費節等,也成為地方政府工作報告著力的重點。
比如,河南提出,2021年,要培育提升消費能力,發揮耐用消費品的帶動作用,完善落實新能源汽車購置、家電更新等政策,積極推進線上消費,發展首店經濟、小店經濟等業態模式。
山西提出,促進消費回暖升級,培育引導住房消費,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培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數字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智慧消費、健康消費新熱點。廣西提出,千方百計提振城鄉消費,辦好“廣西33消費節”等促銷活動,加快恢復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消費,促進汽車、食品、家電、家具家居等重點商品消費。
福建提出,持續推進“全閩樂購”促銷費行動,推進家電、電子產品等更新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吉林則提出,啟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等活動,釋放大額消費潛能。
中山大學教授林江指出,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和中西部的人群消費模式并不一致,哪怕在同一個城市內部,消費的模式也有差別,這時就需要滿足多層次消費,這是最大限度去拉動內需的一個關鍵。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消費拉動主要靠兩大力量,即房地產和汽車消費。房地產有很長的產業鏈,可以拉動很長的消費鏈條,但是目前需要房地產更健康的發展,汽車消費則更多有消費升級的需求。”林江說。
從消費升級的角度來看,家具、家裝作為房地產的鏈條之一,也有消費升級的潛力,因此這也是各地的著重點之一。
爭取境外消費回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除了發展基礎性消費之外,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升品牌發展和影響力也是發展消費的關鍵點。
廣東提出,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開展“粵貿全國”計劃,積極開拓國內市場。
胡剛認為,在改革開放之初,廣東所在的珠三角和長三角一樣,有很多產品在全國銷售火熱,“廣貨北上”也很知名。現在在雙循環的背景下,廣東在“粵貿全球”之外,提出“粵貿全國”,這意味著廣東在外向型經濟之外,對內需的重視明顯提升。這就要求廣東的企業做好內外兼顧,提升對生產質量的要求。
林江指出,廣東過去出口很多是加工貿易,導致品牌建設不足。現在出口市場面臨變化,那么,在出口加工貿易產品之外,廣東能不能更多出口自有知識產權的、自己品牌的產品?
“這需要我們在國內建設好品牌,把內需先搞好,然后就有動力把更好的產品銷售出去,外需拉動內需,同時內需也可以帶動外需。”胡剛表示。
不僅僅是廣東,上海在提出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外,還明確提出要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做強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品牌經濟。同時,實施外貿轉型行動計劃,推動外貿企業提高出口質量、增加優質產品進口。
此外,北京提出,探索通過孵化機制,加速培育消費新品牌新模式。天津也提出,提升天津制造、天津購物、天津文化、天津服務的品牌號召力和影響力。
也有省份瞄準了境外消費回流的大市場。海南提出,推動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把吸引海外旅游消費回流作為消費經濟的新引擎。完善全島免稅銷售網絡,實現國外商品和國內購買力充分對接,吸引免稅購物回流3000億元。
北京也提出,優化布局免稅店。大力發展免稅經濟,促進境外消費回流。云南提出,承接境外消費回流。布局建設口岸免稅購物店、高端綜合商業體和步行街,加快培育國際和區域消費中心城市。
此外,廣東也提出,推動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內免稅店,引導境外消費回流。
“免稅店這一塊市場,你不占領,別人就會來占領。”孫不熟指出,珠三角本身就有很多消費需求,如果廣東能發展免稅經濟,既有利于經濟發展,也有利于購物者,關鍵是看稅率是否足夠優惠,產品是否好。
林江認為,如果發展免稅,就需要針對流通體制進行改革,因為在稅率之外,目前國內零售的環節很多。“廣東離港澳很近,如果要形成價格上的競爭力,那么就需要發展保稅倉,降低商品的價格。”
(作者:陳潔,實習生覃藝淋 編輯:李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