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上海對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的目標,是努力實現產業規模倍增。同時還要打造六大重點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汽車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新材料產業、現代消費品產業。
1月30日,《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公布,其中第五部分“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釋放發展新動能”,為上海接下來的產業發展劃定了路線圖。
比如,發揮三大產業引領作用。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以國家戰略為引領,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布局,培育壯大骨干企業,努力實現產業規模倍增,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三大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要布局一批面向未來的先導產業。在第六代通信、下一代光子器件、腦機融合、氫能源、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學、新型海洋經濟等方面,加強科技攻關與前瞻謀劃,為未來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促進六大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左右。
就在剛剛閉幕的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張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曉煒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管是三大先導產業,還是六大重點產業,“這些都是上海對國家戰略的一種回應”。
根據《綱要》,在增強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努力打造完備產業生態,加快建設張江實驗室,加強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發布局,構建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等為主要支撐的創新平臺體系。圍繞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推動先進工藝、特色工藝產線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盡早達產,加快高端芯片設計、關鍵器件、核心裝備材料、EDA設計工具等產業鏈關鍵環節攻關突破,加強長三角產業鏈協作,逐步形成綜合性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帶動全國集成電路產業加快發展。
由于行業特殊性,集成電路產業并非一投入就能看到效果,從政策、資金、產業基礎、上下游的配套再到人才,都需要長期投入。集成電路作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已布局多年,覆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各環節領域。僅浦東張江就集聚了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華大半導體、紫光展銳、上海微電子裝備、盛美半導體等多家企業。根據芯思想研究院2020年中國大陸城市集成電路競爭力排行榜,上海為榜首,前10強中長三角地區占五席。
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已經超過1700億元。2020年1~9月,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400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設計業成為整個產業增長的領頭羊,銷售收入達658.6億元,同比增幅翻一番;芯片制造業有較大增長,銷售收入達343.01億元,增幅為32.8%。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偉國在上海兩會期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集成電路產業和汽車產業都是上海“十四五”時期的重點產業,建議推動汽車電子高端芯片的發展。他說,芯片除了設計制造,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只有在使用當中才能完善它的性能。目前我們還需要加大對國產芯片的使用。加強政府引導、重點攻關,而且要上下游聯合共同開發。
常年在張江工作的陸曉煒,更關注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將細胞治療作為醫藥領域的重點支持和發展方向。上海以浦東為代表,已形成全國最具創新活力的細胞產業集聚區。上海包括張江正因為是創新高地,也更需要在一些新的前沿領域的賽道上有自己的方案。
“十四五”開局之年,上海2021年的工作重點也明確提出,要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大力構建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上海市市長龔正在1月24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上海今年要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大力構建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開展民用飛機制造、高端醫用材料等補鏈強鏈行動,推動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開工建設一批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的重大產業項目。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關于上海市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也顯示,今年預算主要工作的第二個大類,是關于支持強化科技戰略支撐 ,推動產業向高端邁進。
具體來看,在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方面,安排科技創新計劃專項資金、市級重大科技專項等82.6億元 , 加大對重大基礎研究 、應用基礎研究和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投入力度,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推動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落戶上海 ,支持重大項目試點探索 “揭榜掛帥 ”、“軍令狀”等攻關組織實施機制等。
在促進提升產業能級方面,統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信息化發展等領域財政專項資金和各類政府投資基金66.6億元,加快推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和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支持重點產業和企業技術改造,提升產業競爭力,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項目建設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