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晚,齊齊哈爾疾控中心發布消息,稱一批進口雪糕棒半成品外包裝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這也是繼車厘子、奶棗之后,又一次出現進口非冷鏈貨物外包裝核酸檢出陽性。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雖然陽性未必意味著具有傳染性,但個別地區已經開始要求進口非冷鏈貨物也要有消毒和核酸檢測的雙證才能銷售。
根據齊齊哈爾疾控中心網站公布的信息,2021年1月29日晚,齊齊哈爾市接到富?h疫情指揮部報告,該縣疾控中心在對進口貨物監測中,發現某制造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雪糕棒半成品外包裝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該產品為俄羅斯經滿洲里海關經鐵路運輸進入該縣,共計46.4噸、75件、3600萬個。
這已經不是第一例進口非冷鏈貨物外包裝陽性,此前1月14日天津大橋道雪糕樣品和烏克蘭進口乳清粉樣本曾檢出陽性;無錫車厘子樣本外包裝也曾被檢出陽性;1月28日,山東食品企業生產的奶棗檢測結果呈陽性,而這也一系列“陽性”,引發了公眾對于進口食品安全的擔憂。
據了解,個別地市甚至出現了對進口非冷鏈貨品嚴格管控。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拿到的一份南京市商務局2021年1月17日發布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加強進口非冷鏈貨物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不接收無“雙證”(消毒證明、核酸檢測證明)的間接進口貨物,而對于無雙證的進口貨物,各企業不進行分撥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了解到,雖然進口非冷鏈貨物核酸檢測陽性,但并不代表會傳染。
在日前天津大橋道工廠復產時,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檢測室主任蘇旭曾做過解釋,他認為乳清粉可能是在制作過程中受到污染,但乳清粉并不是很適合病毒長期存活的載體,目前沒有檢測到活病毒的證據。
他同時解釋,核酸檢測這一科學手段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論病毒是死是活都可以檢測出病毒曾經留存過的痕跡;對于物體表面或是食品,即使是失去活性的病毒依然能夠核酸檢測呈陽性。在物體表面發現陽性的案例很多,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到汽車配件,但是能傳染給人的只有很少量的案例,食物傳播幾乎沒有報道。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鐘凱博士也表示,新冠病毒核酸的檢測方法是針對它的RNA,無論病毒是死是活全都能測出來,對于冷鏈食品,由于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把“新冠陽性”當做“活病毒”來防是勉強說得過去的。但是將常溫食品的核酸陽性也當做活病毒來防,似乎就有點草木皆兵的意思了。
不過在業內看來,進口食品外包裝多次被檢出陽性,還是會對消費者的心理產生一些影響。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進口食品外包裝多次被檢出陽性,容易導致消費者擔憂而產生對進口食品的抗拒心理,這對于進口食品行業來說會帶來不小的影響,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強科普教育,避免對進口食品行業造成沖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