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市發改委:不允許額外對民營企業設置準入附加條件
2月2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北京市“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全面深化改革專場。發布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張艷林介紹,“十四五”時期,本市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全面清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之外違規設立的準入許可和隱性門檻,不允許額外對民營企業設置準入附加條件。
“十四五”,本市將進一步放開民間投資領域: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水利、醫療、教育、養老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以及老舊小區、商業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鼓勵民營企業參與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生命科學、新材料等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開發應用;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合資經營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同時,本市將全面清理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之外違規設立的準入許可和隱性門檻,不允許額外對民營企業設置準入附加條件;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不允許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企業設置與業務能力無關的規模門檻和明顯超過招投標項目要求的業績門檻。 政策體系方面,將有利于民營企業資金融通和降成本。具體來看,利用好市級融資擔保基金,提高政府性融資擔保服務民營、中小微企業比重,降低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拓展續貸中心規模,推廣信息共享經驗;增加首貸中心業務渠道,優化產品配置;建立政銀企數據共享機制,為金融機構使用不動產登記、稅務、市場監管、民政等數據提供便利;鼓勵各區有效盤活閑置土地、廠房資源,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低成本發展空間。
備受關注的營商環境方面,也將進一步取消下放行政許可事項,全市范圍內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大力推行電子證照和信息共享,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對行政審批相關的評估、核查、登記等環節的隱性壁壘進行清理,進一步壓減申請材料和辦理時限;拓展新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廣度、深度,加強部門協同,提升線上服務水平,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大力推進“不見面審批”;創新監管執法方式,減少對民營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
張艷林介紹,本市也將支持引導民營企業融入“兩區”建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體現擔當作為。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參加展會、開展境外品牌和知識產權認證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鼓勵科技型民營企業并購境外創新資源。鼓勵民營企業充分運用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方式拓寬銷售渠道,建立“海外倉”和海外運營中心。健全民營企業“走出去”信息、融資、法律、人才等支持服務體系,促進企業穩健開展境外投資,構建海外市場體系。支持民營企業開拓區域市場,參與區域間產業升級、項目建設、聯盟合作。鼓勵民營企業在京津冀地區布局產業鏈,鼓勵京外民營企業利用首都創新資源稟賦完善創新鏈。
責任編輯:張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