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消費者買賬,火熱的進口跨境電商,中小企業要怎么做才能分得下沉市場的進口蛋糕?
2020年,國家對進口商品實施了減稅、擴大進口種類等優惠政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調整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從37個城市擴大至海南全島和其他86個城市地區,覆蓋31個省區市;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試區,支持企業共建共享海外倉;規范跨境支付發展,放開結匯業務市場準入......進口跨境電商的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下出境游熔斷,進口消費加速線上化,新消費需求不斷涌現。消費者對于健康和生活品質的追求正不斷提升,長期宅家壓制的購物欲令熱門旅游國家的進口消費大幅上升。隨著消費者年輕化和進口消費普惠化成為主要趨勢,進口消費品也快速占領下沉市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進口消費熱度持續上漲,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六線城市的日均消費人數同比增長57%。僅2020年前5個月,中國跨境電商進口額就達到了441.7億元,同比增長23.0%。
擁有著中國77%以上的人口的三線以下城市的消費者,隨著進口跨境電商的發展,正為進口消費品市場帶來大幅度提升。巨大的商機和政策機遇讓越來越多面向下沉市場的中小商家也加入跨境貿易的競爭之中。
但對于資金少、人才少、資源少的中小商家來說,想要通過進口產品掙錢,遠沒有那么簡單。香港金米技術公司在為眾多下沉市場中小企業進行跨境咨詢服務的過程中發現,盡管通過咨詢服務的協助,中小企業能夠完成產品的進口過程,但仍然面臨諸多風險,大量關鍵環節的發展瓶頸仍然難以突破。
除了國際貿易中固有的風險,如詐騙、拖欠交貨期、質量難保障等,還有運輸途中自然災害、人為災害導致的貨物丟失,貨物損壞或者運輸延誤等,對于中小商家來說哪一樁都可能成為致命打擊。即使千辛萬苦進口到國內,但由于缺乏信息資源,中小商家很難了解什么樣的產品受國內市場歡迎,以及在哪兒能找到優質的海外產品。這也讓后期銷售面臨著產品尤其是食品的安全、質量問題,產品真假問題,產品是否有市場有客戶需求等等風險,稍有不慎就會銷售不佳,市場遇冷。
為了幫助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商家進一步突破瓶頸、減少風險,香港金米技術公司正利用自身強大的海外團隊和長期的數據積累,探索產業互聯網時代跨境企業服務的新模式。
目前,金米技術與大黃蜂科技合作開發的跨境電商平臺系統已經完成了一階段的在線測試,順利將跨境電商零售端與海關、保稅倉對接,開始對金米平臺系統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對接測試。平臺上線后,借助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平臺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將被逐漸釋放,逐步為中小商家提供從海外選品、區塊鏈溯源防偽、智能供貨、物流清關到銷售端搭建、銷售支持、一鍵發貨等多樣化的企業服務,幫助更多中小企業深入進口市場,參與全球貿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