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藍思科技(300433,股吧)發布重磅消息,公司控股子公司藍思科技(湘潭)有限公司擬以自有資金或借款的方式投資建設“智能終端設備智造一期”項目。本項目預計總投資300,000萬元(含部分已投資金額及開展生產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初步預計實現年加工組裝智能終端產品10,000萬臺。這意味著,藍思科技正式切入終端整機組裝代工領域,強化系統級產品的布局。
立足平臺效應進入組裝市場,未來五年高成長邏輯清晰
經歷零部件、模組化時代,藍思科技發展動能正迎來第三階段:從模組走向系統供應商,逐步形成零部件+模塊+整機組裝的平臺級能力。短期看,消費電子助力藍思取得亮眼業績;中長期看,卡位5G換機潮和汽車電子,具備較大的長期成長動能。
公司現有產品包括:防護玻璃、藍寶石、陶瓷、金屬、指紋模組、模切件、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電路板裝配)、攝像頭組件、塑膠件、聲學器件等,已涵蓋了智能終端整機組裝通常所涉及的大部分模塊。目前業務已深入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家居家電、醫療器械等行業。
在消費電子領域,5G已來。3D曲面玻璃+OLED顯示屏,已經成為5G新機標配。而5G手機一年增長兩倍,到2023年就將達到近8億部的全球出貨量。在可穿戴設備領域,IDC預測2023年出貨量將達近5億臺,2019年到2023年的復合增長率是22.4%。
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子化三化齊頭并進的歷史性機遇下,顯示觸控屏是一個“標配”級別的產品。隨著智能駕駛艙占據主流,顯示觸控屏是一個蘊含巨大增長勢能的藍海市場。據悉,除公司官宣的特斯拉外,寶馬、保時捷和眾多的國產汽車廠商,也是公司日益踴躍的客戶群體。
面對下游各行業發展趨勢,公司多管齊下前瞻布局,從零部件、模塊再到系統方案均已完成系統搭建和相關核心產品的布局,圍繞這些布局,預計未來各大主營業務均有望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精密加工制造能力是公司基礎,單位生產效率高和產品良率高造就行業競爭力,新品切入及老產品供應份額提升是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公司有完整的產品和市場規劃,以及強大的落地能力,同時持續優化內部經營系統平臺、不斷精進智能制造。
縱觀消費電子產業鏈,目前代工業務主要由臺系廠商把持,近年來大陸公司制造能力持續提升,更多大陸公司有望切入代工業務。作為大陸電子崛起趨勢下的重要參與者,藍思科技未來憑借公司成本管理能力,一方面有望提高各終端品牌產品份額,另一方面,繼續橫向開拓汽車電子、AIoT等業務。
補強關鍵的金屬件及模組能力,系統組裝有望提速
與此同時,公司還發布了一條更名公告,去年收購的蘋果金屬機殼供應商可成旗下兩家公司,可勝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更名為藍思旺精密(泰州)有限公司,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更名為藍思精密(泰州)有限公司。
收購可勝可利是基于公司多年以來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深度沉淀以及對消費電子業務的中長期戰略布局,補強關鍵金屬件及模組能力,擁有精密結構件業務和組裝業務優勢的藍思科技,將借此切入高端智能裝備組裝市場,打造消費電子一站式供應平臺。
切入金屬結構件領域,將拓寬公司現有產品的銷售渠道,與公司現有業務產生有效協同,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業績成長空間非常可觀。同時,將豐富公司產品品類、增強自身抵御單一產品與業務的風險能力,以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
回顧2020年,公司大動作頻頻,定增募資150億元,投資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3D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等項目;99億元收購可勝泰州和可利泰州兩家金屬機殼與結構件公司;攜手晶盛機電(300316,股吧)設立合資公司,開展工業藍寶石晶體制造、加工業務;在瀏陽、湘潭、榔梨、黃花等地打造相關產業集群。
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通過定增+收購,不難發現,一張屬于藍思科技的產業鏈垂直整合線路圖其實早已“有跡可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