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邵海鵬
2021年第4期《求是》雜志刊發署名為“中共國家鄉村振興局黨組”的文章《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意味著“國家鄉村振興局”這一新的組織機構,應運而生。下一步主要任務是在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如何同鄉村振興這個新命題有效銜接,保證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業內人士評價稱,既然脫貧攻堅戰略取得勝利,中央“三農”工作的重心轉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那么原先以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為目標導向的一系列體制機制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理應交由“國家鄉村振興局”這樣的新機構,來統領未來的鄉村振興工作。
前述署名文章稱,“脫貧攻堅是實現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標志性指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在2020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斗,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隨后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據業內人士了解,2020年底,中央從頂層設計層面,就已經開始籌劃關于鄉村振興機構調整相關事宜,并下發機構改革的文件。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小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三農”工作重心發生了歷史性轉移,前述署名文章的出爐向外界透露了新機構應運而生,也是從制度層面落實中央關于如何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舉措的構想。
李小云稱,國家此前制定的貧困人口脫貧標準,解決的是消除絕對貧困的緊迫問題。然而,這僅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工作。換句話說,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脫貧攻堅戰略補齊鄉村振興戰略的短板。盡管貧困地區在收官之年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但這些地方仍然面臨著如何解決相對貧困和鄉村發展,進一步縮小同東部發達地區和全國其他地區社會發展差距的現實問題,這就需要用鄉村振興戰略來統領。
值得一提的是,黨政部門中存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前者是中共中央領導農村工作、農業經濟的議事協調機構,組長為分管農業的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中農辦”)為其辦事機構。后者是國務院領導下的議事協調機構,成立于1986年,當時稱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1993年改用現名。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業內人士分析稱,考慮到中央設立了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的“5年過渡期”,因此,國家鄉村振興局會保持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另外在1月15日,河南焦作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第十一屆焦作市委第十三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相關情況,焦作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黨組書記王國建透露,焦作市將根據上級相關工作安排,推動焦作市扶貧辦的整建制改革,組建焦作市鄉村振興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