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之后,轉基因產業化進程有望迎來加速時代。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和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通知》(下稱《通知》),進一步促進和規范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應用相關活動。
《通知》全文雖不足千字,但業界看來其意義重大。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動向,是推進轉基因成果產業化的強有力措施,會鼓舞農業育種科學家為提升中國轉基因育種能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做出更大貢獻。
受此消息影響,2月19日上午,種業上市公司開盤大漲,截至上午收盤,大北農(002385,股吧)(002385.SZ)漲7.56%,荃銀高科(300087,股吧)(300087.SZ)漲5.15%。
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
《通知》主要涵蓋兩個方面,一個是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一個是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肖國櫻評價稱,這兩個方面均是農業主管部門首次正式發文。跟過去文件大部分著眼于“嚴格監管”所不同的是,本次《通知》把“原始創新和規范后續育種創新”置于更為突出的位置,這意味著“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有了初步的舉措和行動。
不久前,農業農村部召集過專家舉行座談會。據戴景瑞介紹,當時,大家就提出了不能僅滿足于將現有已經通過品種審定的成果推廣出去就完事了,應該向更廣闊的領域拓展,持續提高產品水平。
他說,有些轉基因玉米產品,只能抗玉米螟,在抗草地貪夜蛾方面效果,就不是那么好。還有些轉基因產品,抗除草劑也不那么過硬。這就需要繼續提升,加強更多轉基因性狀方面的研究。
關于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活動的原始創新方面,《通知》在重申支持態度的同時,也首次進行了明確區分。對于“新研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比同類已獲批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有所進步。對于“低水平、同質化研發活動”,明確不支持。
這樣的區分,有利于減少對國家科研經費的浪費,讓科研人員能夠集中主要精力進行原始創新。戴景瑞提到,國內科研團隊不能滿足于現有的研究水平和范圍,要繼續擴展研究范圍,深入研究作物的其它病蟲害,特別是病害。當然,原始創新是一個徐徐漸進的過程,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業內人士稱,一定要給農民使用好的產品。從企業創新的角度來看,國內種業最為缺乏的就是原始創新,而且跟風抄襲、套牌套種的行業現象,非常不利于企業科研創新。這樣下去的話,企業就無法持續供給農民好的產品,不但企業、農民無法受益,最終整個產業都跟著受影響。
轉基因產業化或將進入快車道
在首次提出“鼓勵原始創新,支持高水平研究”之后,《通知》也首次提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成果轉化、規范生物材料流動、明確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等內容。
受新冠肺炎疫情波及,糧食安全再次受到高度重視。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這為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推進發出了明確信號。
肖國櫻稱,獲頒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遲遲無法進一步推進的原因主要在于利益沖突太大,擁有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企業畢竟太少、力量太小。
他進一步解釋稱,轉基因作物遲遲不能產業化,其實不是安全問題,而是經濟和利益沖突問題。根據2020年多次召開的中央層面會議精神,要切實推進轉基因作物產業化,主管部門要列出時間表,出臺轉基因生物品種審定辦法、轉基因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辦法和配套的推廣應用舉措。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四次提及“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業內認為,需進一步廓清其與品種審定證書的關系。肖國櫻也提到,我國主要農作物品種生產應用的門檻很多。根據現行法規,轉基因作物獲得安全證書之后,還要得到品種審定證書,企業要生產經營轉基因作物品種還需要生產和銷售許可證。
對于農業轉基因生物來說,涉及從研發、品種選育、種子生產、種子營銷、作物生產貿易到產品退市等全生命周期,是一件很復雜專業的事情。根據《通知》,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所有者要承擔該農業轉基因生物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安全管理主體責任。
在外界看來,這是要加碼農業轉基因生物產業化進程的一個信號。因為對于企業支持的科研創新來說,有著明確的產業化導向,在做研發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下一季、后面幾年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同時,還要考慮規范科研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不能違反ETS(Excellence Through Stewardship,國際監管創優體系)等國際相關組織的行業規范。
前述業內人士稱,不要太迷信跨國公司的產品,即便是跟國際接軌,中國企業研發的轉基因產品與其同臺競技之時,未必就比國外產品遜色。
以大北農公司研發的DBN-09004-6耐除草劑轉基因大豆為例,2019年2月,該產品獲得了阿根廷政府的種植許可。這主要是由于當前阿根廷種植的大豆,超過70%為RR1抗草甘膦大豆,長期大面積使用草甘膦使草甘膦抗性雜草問題不斷加重。大北農生物技術公司南美業務負責人于彩虹接受《科技日報》采訪稱,阿根廷大豆主產區對新型耐除草劑大豆性狀需求迫切,DBN-09004-6耐除草劑大豆,既能抗草甘膦,又能抗草銨膦,能滿足相當一部分大豆種植戶的生產需求,具有明確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力。
考慮到出口導向,2020年6月,在DBN-09004-6耐除草劑轉基因大豆進入到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進口)批準清單》之后,大北農在阿根廷的合作伙伴才開始提交首個DBN-09004-6耐除草劑大豆品種登記申請,并加速種子擴繁,為在阿根廷大面積推廣做準備。
雖然在大北農內部有相應的“出口轉內銷”規劃,不過,將來會推廣多少種植面積、大豆船何時能夠靠岸,這些尚未明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