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雅
[ 鑒于2021年年初消費支出勢頭顯著,鮑蘇爾預測第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增長率將從之前的4.4%上升到7.1%。投資銀行高盛也預計稱,今年經濟將以7%的年率擴張,這是自1984年里根政府以來的最快速度。 ]
[ 但勞動力市場仍然是一個薄弱點,數百萬工人仍在失業。鮑蘇爾預計,勞動力參與率將在未來兩年內逐步回升至62.6%,但仍將低于疫情前的峰值。 ]
[ 一場罕見的冬季暴風雪打亂了疫苗的分發和注射工作。據白宮預計,惡劣天氣造成了多達600萬劑量的疫苗積壓。 ]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數據,拜登正式上任一個月后,全美接種的疫苗劑量已經達到每日160萬劑,遠高于今年年初平均不到50萬劑的接種速度。
公共衛生研究小組PHICOR開發的模型預計,只有當70%~90%的人口具有保護性免疫力,才能達到群體免疫。若以當前每日170萬劑的速度接種,美國可能會在7月達到群體免疫力的門檻。然而,一場罕見的冬季暴風雪打亂了疫苗的分發和注射工作。據白宮預計,惡劣天氣造成了多達600萬劑量的疫苗積壓。
按照此前計劃,美國眾議院將在2月22日當周對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的最終法案投票,并提交給參議院。由于參議院已經完成對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審判,因此有可能在這一周晚些時候開始對這份法案進行投票。
經濟學家們通常用“產出缺口”(即經濟能夠生產的產品與實際生產的產品之間的差異)來衡量經濟運行是否存在“過熱”風險。投資咨詢公司BCA Research全球策略師貝熱欽(Peter Berezi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正在醞釀中的刺激措施的規模,在彌補產出缺口上綽綽有余,通脹率也可能在今年處于上行趨勢。“拜登提出的1.9萬億美元方案,再加上去年12月底通過的9000億美元刺激法案,將在去年3月刺激方案滯后帶來的提振下,再向經濟注入13%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疫苗接種速度被惡劣天氣打斷
拜登在上任后的第一天表示,計劃在執政的第一個100天內完成1億劑疫苗的接種。隨后,他將接種速度的目標設置在每日150萬劑。上周,拜登政府還表示將把每周向各州供應的疫苗數量增加到1350萬劑,比其上任時的860萬周劑量增加50%以上,并將把運往藥店的疫苗數量增加一倍,達到每周200萬劑。
美國疫苗接種迅速推進,得益于拜登擴大了聯邦政府的角色。譬如,政府通過與州和地方官員合作,建立大規模疫苗接種點,向少數族裔和服務不足社區的社區衛生中心提供疫苗,還動用軍隊為大規模疫苗接種中心配備人員。
不過,許多州仍存在需求量大于供應量、難以得到預約的情況。而近期的暴風雪也打亂了新冠疫苗在全美各地的運送和接種。據報道,2月20日紐約市手頭可供接種的疫苗劑量少于1000支,一些在風雪中跋涉到醫院預約的人因為供應量過少而被拒絕。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表示,由于疫苗短缺,紐約市已推遲安排超過3.5萬人次的首次接種預約。在數百萬居民遭遇停電的得克薩斯州,州衛生官員表示,超過10萬支第一劑和30萬支第二劑疫苗本應在上周送達,但卻被滯留在州外的倉庫。
此外,惡劣的天氣已經減緩了兩個疫苗運輸中心的分發工作,分別位于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聯邦快遞中心和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UPS站點。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表示,目前有超過2000個疫苗接種點處于停電地區。
根據PHICOR的估算,若以每日170萬劑的疫苗接種速度計算,在7月達到群體免疫的門檻之前,這期間會有10萬人死于病毒感染。若將接種速度立即增加到每日300萬劑,美國就能在5月達到群體免疫的門檻,這一時期的死亡人數將降到9萬人。若接種速度提升到每日500萬劑,則在4月就能觸及群體免疫的最低限度。
與此同時,該研究警示稱,除疫苗接種外,其他遏制感染的常規措施也很重要。如果美國在4月結束各類限制措施,則可能在6月達到群體免疫,但在此之前,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數或將達到17萬人。而如果立即停止管控,美國可能在5月達到群體免疫閾值,但這段時期的死亡人數會增加至32萬人。
美國會出現“經濟過熱”嗎
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首席經濟學家鮑蘇爾(Lydia Boussour)表示,自1月中旬以來,全國各地新的新冠肺炎感染和住院人數迅速下降。1月零售銷售報告也十分強勁,說明財政刺激和健康狀況改善的結合能夠支持強勁復蘇。
鑒于2021年年初消費支出勢頭顯著,鮑蘇爾預測第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增長率將從之前的4.4%上升到7.1%。投資銀行高盛也預計稱,今年經濟將以7%的年率擴張,這是自1984年里根政府以來的最快速度。
但勞動力市場仍然是一個薄弱點,數百萬工人仍在失業。鮑蘇爾預計,勞動力參與率將在未來兩年內逐步回升至62.6%,但仍將低于疫情前的峰值。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等著名經濟學家警告稱,潛在的經濟過熱可能會被另一場經濟衰退終結。薩默斯稱,拜登的1.9萬億美元紓困法案可能“引發我們一代人未曾見過的通脹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也認為,這項立法規模太大,有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導致美聯儲加息,從而使經濟陷入衰退。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H. Powell)和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都否定了上述擔憂。鮑威爾稱,來自國會的更多援助措施,加上消費支出的激增,可能會對物價造成“一些上行壓力”,但“既不會很大,也不會持續”。
富國銀行全球資產配置策略師哈弗蘭(Chris Haverland)認為,始于2020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勢頭將在2021年延續。盡管到2021年年底時經濟可能還未恢復至疫情前,但預計標普500指數將在通貨再膨脹的推動下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對經濟更敏感的股票類別和行業往往從“再通脹交易”中受益最大,包括美國小盤股和新興市場股票,以及周期性行業,如金融、工業和材料。
“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2020年采取了積極的行動,以對抗新冠大流行引起的經濟衰退。這些財政和貨幣政策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導致美元走軟、收益率曲線變陡和資產價格再通脹。”哈弗蘭稱,美聯儲的寬松立場預計至少會持續到2021年,這應該會支持風險資產,尤其是股票。此外,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可能會提高財政支出,這是再通脹的關鍵要素。
最新評論